炸彈還沒落下,撤離的命令已經先行一步。
美國一場緊急撤離公告,在中東劃下了一道殘酷的界線,美方要求在伊朗的美國自行撤離,口號喊震天響,但是實際卻啥也沒有。
本次撤離完全要靠美國公民自求多福,因為美方領事館已經無法保障當地美國人通過正常途徑撤僑!
伊朗明明已經停火,為何美方還要如此興師動眾的搞撤離,難道又想開打了?
撤僑的背后有什么?
美方大使館官方給出的理由,像一塊被打磨得光滑無比的石頭,找不到任何可以抓握的棱角——“中東地區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
這是一個萬能的解釋,卻也等于什么都沒解釋,關于在伊朗的美方人員究竟面臨何種具體的安全威脅,美國大使館諱莫如深。
就在不久前的6月24日以色列與伊朗才剛剛達成一份停火協議,墨跡未干的協議顯然沒能撫平華盛頓的焦慮。
在他們看來那張紙面和平之下是更加洶涌的暗流,以伊雖然停火,但是屬于面和心不和,兩邊誰也不給誰面子,互飆狠話也至今未斷,下一場沖突可能日漸將近了!
美國很顯然已經感知到這種風險,所以才會讓伊朗雖然重開了部分領空,但飛往主要城市的商業航班,卻被警告可能“隨時中斷”。
和平的表象,與一觸即發的風險認知,構成了這片土地上最矛盾的現實。
談判桌被掀翻,只剩互相威脅
當對話的橋梁斷裂,剩下的便只有懸崖兩邊的嘶吼,美伊之間圍繞核問題的關鍵談判,自四月份以來就陷入了徹底的僵局。
美國總統在公開采訪中毫不掩飾自己的悲觀,直言對達成協議“越來越沒有信心”。
外交的耐心正在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毫不掩飾的敵意,停火之后伊朗最高領袖發表了極具挑釁性的講話,將之前的軍事行動形容為“打了美國的臉”。
而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則用一句“可能再次發動軍事打擊”作為冰冷的回應,談判桌被徹底掀翻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交媒體上的“喊話外交”。
伊朗外長在推特上公開表示,美國總統若想達成協議,必須先學會“尊重”伊朗的最高領袖,這已經不是在談條件,而是在劃定尊嚴的紅線。
當溝通淪落到需要為“說話的態度”設置前提時,意味著雙方的互信已經蕩然無存,所以美方要求在伊公民撤離也是情理之中。
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強國,自然有自己的戰略判斷,發布撤離公告必然是有原因的,但是美方能夠為當地公民提供的幫助也僅限于口頭上了。
在伊朗的所有美國公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撤離,就連最基本的水、食物和藥品都得自己配備,真就把功夫只用在嘴巴上了。
因為這個所謂的美國大使館,是一個只存在于網上的大使館,正在發出最真實的警報,這場危機最耐人尋味的一幕,或許發生在線上。
發布撤離警告的“美國虛擬駐伊朗大使館”,本身就是個奇特的產物,它誕生于2011年,初衷是在美伊斷交的背景下,搭建一個與伊朗民眾溝通和交流的虛擬橋梁,促進理解。
然而今天,這個為了“促進溝通”而生的虛擬平臺,其最重要的功能,卻是發布最緊急的安全警告和最冰冷的撤離指南。
一個虛擬的溝通橋梁,如今唯一的職能,是勸說人們在現實世界里趕緊逃命,這本身就是個巨大的諷刺。
連大使館都是虛擬的,這就從側面反映了美國和伊朗的關系,但凡兩家還能說得上話,最起碼也能弄個實體大使館。
目前美以和伊朗,這三國之間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雖然已經停火,但是伊核危機并沒有解除,三國的關系也未能修復,這些因素似乎都在映照著另一場巨大的危機即將來臨。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