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出口管控,稀土流向管控,現在就連稀土人才也要管控,可見我國不但重視稀土資源,更是重視整個稀土產業,但偏偏有一些人,在稀土上面發了家,也在稀土上面栽了跟頭。
一頓飯吃掉40萬,車庫里更是擺放著總價超過兩億的豪車,圈內人都稱他為“稀土太子爺”,他卻和自己的父親聯手將上百億資產揮霍了一干二凈,敗家也敗的“清新脫俗”。
那么,這個家族到底是如何靠著稀土發了家?資產敗光之后,又過上了怎樣“一貧如洗”的生活?
炫富,是他唯一的人生課題
蔣鑫,人稱“稀土太子爺”,他的世界里,金錢不是用來計算的,而是用來燃燒的。他的一個車庫,藏著總價超兩億的鋼鐵猛獸,法拉利恩佐、布加迪威龍、帕加尼風之子……這些尋常人只在電影里見過的名字,不過是他車庫里尋常的藏品。
據說其中一輛布加迪,他嫌不夠扎眼,又砸下數百萬改裝,然而,跑車只是他奢靡人生的一個切面。私人飛機、定制游艇是標配,在上海外灘為自己辦一場耗資數百萬的煙花生日派對,對他來說也只是尋常消遣。
可再怎么有錢,蔣鑫也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比較出名,真正讓他被大眾所熟知的,是2018年9月18日,他自己在社交平臺曬出的一張餐飲賬單。一共8人就餐,不帶酒水就超過了40萬,如果全算下來,這一餐直接就奔向了“百萬餐標”。
5000一位的魚子醬,12800一位的半頭鮑,16800一位的鱷魚尾,如果不是他的自曝,誰能想象,有錢人普普通通的一道菜,可能就是一個家庭半年的開支。雖然這件事情鬧得沸沸揚揚,但對于習慣了這種生活的蔣鑫來說,真的算不上什么。
都說,不怕富二代吃喝嫖賭,就怕富二代創業炒股。蔣鑫心中也曾藏著一個超越父親的創業夢,他豪擲數千萬組建電競俱樂部,結果戰隊連年虧損,但他卻毫不在意。旁人問起,他只淡淡一笑,說享受的不過是那一聲“蔣總”的稱呼。
或許在他的世界里,努力過、奮斗過,失敗后干脆活成一場精心編排的真人秀,主題只有一個:花錢。當記者問他對錢的看法時,他的回答簡單又坦誠:“只是個數字。”這股把鈔票視作廢紙的底氣,從何而來?答案,要從他父親身上尋找。
從白手到百億,他親手締造,也親手推倒
蔣鑫的父親,蔣泉龍,是一個真正的傳奇,他的前半生,是一部激昂的草根創業史詩。他曾是宜興一家耐火材料廠的工人,月薪76元,但在1984年,已是副廠長的他毅然辭職,揣著借來的3000元人民幣,一頭扎進了市場經濟的浪潮。
一次偶然的江西出差,讓他嗅到了稀土里蘊藏的巨大商機。他果斷轉向,創辦稀土工廠,并用遠超同行的薪資,請來了當時最頂尖的技術人才。膽識、眼光加魄力,讓他的財富像滾雪球一樣膨脹。
80年代末,他的個人資產就已高達1.3億,1999年,他更是將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身家一度突破百億,登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要知道,那時候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月也就幾百塊的工資,面對這種龐大的財富,如何消化,成了難題。
果然,故事的B面,寫滿了瘋狂,當蔣泉龍從一個創業者變成一個富豪后,他迷上了另一種更刺激的游戲——賭博。當他覺得一切都能夠輕松擁有之后,籌碼,成了他后半生唯一的興奮劑,那個曾經精明、勤奮的“稀土大王”,變成了一個面目模糊的賭徒。
澳門、新加坡,世界頂級的賭場貴賓廳里,留下了他豪擲千金的身影,一夜之間輸掉上億,對他而言并非新聞。最夸張的一次,他在新加坡金沙賭場輸光了所有現金后,直接向賭場借款1.29億港元,然后再次輸得精光。
父親在賭桌上輸掉未來,兒子在銷金窟里掏空現在,百億資產雖然給了父子二人司肆意揮霍的資本,但他們都默契地忽略了最根本的一點——那個為他們提供無限彈藥的家族企業,早已危機四伏。
父子聯手敗光百億家產
蔣泉龍的企業,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公司,它乘著國家政策的東風野蠻生長,吃盡了時代的紅利,卻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技術壁壘和管理護城河。可2011年之后,國家開始加強對稀土這一戰略資源的管控,一系列環保、出口限制政策密集出臺。
那個曾經可以躺著賺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外部的寒流,對于一個內部早已被蛀空的軀體是致命的,當政策收緊,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被斬斷,資金鏈應聲斷裂。而蔣泉龍因拖欠巨額賭債被新加坡賭場告上法庭的新聞,更是讓公司的信譽雪上加霜。
債務、訴訟、資產凍結……曾經輝煌的“稀土帝國”就這樣,在內外夾擊之下,走向了分崩離析的結局。回看這對父子的軌跡,你會發現一個驚人的共同點:他們都極度蔑視金錢的本來面目。
對父親蔣泉龍而言,錢從創造價值的工具,異化成了賭桌上尋求刺激的籌碼。他享受的不再是商業博弈的成就感,而是賭局勝負帶來的腎上腺素飆升。創業的初心,早已被欲望吞噬,或者說,他真的以為那種獲取暴力的手段,能夠長久的存在。
對蔣鑫而言,錢更是虛無,他從未體會過從0到1的艱辛,財富對他來說是與生俱來的背景板,他不懂創造,只懂展示。豪車、派對、天價賬單,都是他用來證明自身存在感的道具。或許他從來都沒有想過,如果做一位合格的家族繼承者。
在他們父子兩代人眼中,錢是數字,是工具,是虛榮,唯獨不是責任。當財富的擁有者失去了對它的敬畏之心時,失去它,便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
如今,無論是蔣泉龍還是蔣鑫,早已淡出公眾視野,曾經的喧囂與浮華,都歸于沉寂。人們總說“富不過三代”,在蔣家,這個周期被壓縮得更短,甚至不足兩代。那張40萬的賬單,最終沒有成為炫耀的勛章,反而像一塊墓碑,刻寫著一個家族的衰敗。
蔣氏父子用百億真金白銀,給整個社會上了一堂無比昂貴的公開課。錢,終究是中性的,真正決定其流向與歸宿的,是掌控它的人心。當人心失重,再高的財富大廈,也只剩下一地廢墟,不是嗎?
信息來源:
株洲晚報電子報2018-09-21《天價賬單!8個人一頓飯吃了40萬》
新京報2019-05-22《中國稀土暴漲暴跌背后:公司連虧7年 創始人曾欠賭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