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200萬的公司到底能不能上市?
理論上是能的,根據上交所科創板的第五套標準,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生物醫藥等行業的企業,0營收都可以上市。
不過,僅限于科創板,而其它板塊則都是有明確的營業額門檻要求的。
比如上交所、深交所主板是3億,深交所創業板是1億,即使是門檻最低的北交所,也要求凈利潤不低于1500萬。
1500萬凈利潤,對應的營收肯定在1500萬之上,也就是說,200萬營收的上市公司,只可能出現在科創板。
然而,就有一家營收200萬的企業,不僅成功登上了北交所,還有模有樣地掛牌3年,最后還是靠著媒體的報道才揭穿了它的把戲。
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廣道數字,近日剛剛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結果顯示,它上市前、上市后連續7年財務造假,把所有人都騙了。
毫無疑問,這屬于證券欺詐,強制退市是它的結局,不過,相比這事后的嚴厲處罰,更應該讓人深思的是,我們的看門人、監管機構怎么就讓它混進來了。
每一個瘋狂的企業背后,都有一個瘋狂的老板,廣道數字的創始人叫金文明,但這個文明的名字,與他所做的事情,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金文明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后就留校任教,不過,沒當幾年老師就辭職下海淘金去了。
1992年,一股從南方吹來的經濟之風打動了很多端鐵飯碗的人,才26歲的金文明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開始做東歐國家的進出口生意。
一個大學老師,怎么就突然能做貿易了呢?
實際上,90年代我國進出口貿易實行的是指標配額制,也就是說,能拿到的指標的就能做貿易,而金文明正好有這個資源。
有資源開路,金文明的進出口生意一路做得風生水起,而隨著生意越來越好,資源也就越來越豐富了。
不過,這樣的美好日子進入21世紀之后就嘎然而止了,隨著中國加入WTO,指標配額制取消,靠指標過活的金文明不得不轉行。
轉行做什么,又是資源發揮了指導性作用。
2001年,“金盾工程”啟動,全國公安信息化網絡建設開始,針對網絡的監控軟件成為剛需,而金文明就第一時間拿到了網絡監控軟件開發的項目。
2003年,金文明注冊了廣道數字的前身廣道高新,從倒手商人搖身一變成了網絡安全專家,跨入了信息科技行業。
從現在往回看,其實開發的東西并不復雜,包括網吧監控、輿情分析、數據爬取能,很多公司都能干,只是沒有機會干罷了。
而金文明也沒浪費這些機會,不僅賺到了錢,還賺到了名,廣道高新拿下了不少唬人的名號,比如市重點軟件企業、國家新品承擔單位、國家工程示范單位等。
行內人自然明白這些名號的水分,但對于行外人來說,這就是實力的象征,廣道高新做著做著就登上了新三板。
按理說,作為一家沒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到這里就該知足了,但當金文明得知北交所即將成立的消息后,又有了新目標。
眾所周知,新三板優秀的企業有機會上北交所,而北交所優秀企業又有機會上深交所、上交所,越往上走流動性越大,公司也就能賣更多的錢。
為了手中的股權升值,金文明下定決心搏一搏,但規模不夠怎么辦,得力助手已經幫他寫好了造假的劇本,而金文明欣然同意。
從2018年開始,廣道高新也就開始了瘋狂的造假,為的是趕在2021年北交所開市前湊夠3年的財務數據。
廣道高新的業務模式主要是軟件開發,沒有繁雜的采購、銷售流程,造起假來相對容易,只需要偽造訂單合同、發票、銀行回單差不都就行了。
具體來說就是,先偽造客戶,接著和客戶簽訂假的開發合同,然后等交付時間到達后,給客戶開假發票,最后偽造銀行回單,表示自己收到錢了。
這種操作幾乎全內部搞定就行了,連資金流轉都不需要,所以,廣道高新從造假的第一年開始就挺心黑,當年營收明明只有2100萬,硬是造假1.43億。
業績來得太容易了,會計師又審不出來問題,金文明膽子越來越大,索性以造假為主業,而本來的主業則逐漸被忽略。
2019年,實際營收只有900萬,卻造假1.92億,2020年實際營收200萬,卻造假2.23億,太喪心病狂了。
而就是靠著這樣編出來的財務數據,廣道高新于2021年11月如愿成為了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之一。
造假是為了上市,但上市之后造假已經停不下來了,廣道高新不造假都不知道怎么開展業務了,于是,只能一假到底。
所謂習慣成自然,多年連續造假后,可能金文明都忘了自己靠的造假,2022年,還把廣道高新更名廣道數字,說是為了更好的體現自己的主營業務定位。
而諷刺的是,這一年,廣道數字的真實營收只有186萬,造假的營收卻高達3.04億。
實際上,雖然廣道數字造假做得天衣無縫,但財報上多年累計下來的異常還是被審計的會計師覺察了,2024年,會計師事務所挨個給客戶發去了詢證函。
所謂詢證函,就是向客戶發函,要求客戶回函證明營收的真實性,這是審計上常采用的一種查證營收真實性的方法。
但會計師事務所沒想到的是,連客戶的電話和地址都是假的,詢證函一發都被廣道數字安排的人截獲了,蓋上事先就已準備好的假公章,直接寄回給了會計師事務所。
這樣一來,會計師事務所也無話可說,只能給予審計通過。
然而,廣道數字攔截會計師函件的動作可能太大了,以至于沒能全面保密,以至于被個別媒體探聽到了,便曝光到了網上。
而這一曝光,監管機構把廣道數字多年的財務數據拿出來一對比,一下全明白了,2024年12月,證監會對廣道數字發起了立案調查,長達7年的財務造假就此被揭穿。
如前所說,等待廣道數字的一定是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但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如何才能讓這樣的鬧劇不再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