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特朗普促成了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停火協議,但以色列并未放松警惕。6月27日,以色列國防部長下令國防軍制定針對伊朗的“執行計劃”,明確威脅將采取進一步軍事行動。卡茨在社交平臺表示,該計劃旨在“維護以色列的空中優勢,阻止伊朗核計劃與導彈生產,并回應其支持的針對以色列的恐怖主義活動”。他警告伊朗:“崛起之獅行動只是以色列新政策的預演。”
在最近為期12天的戰爭中,伊朗的彈道導彈、防空系統及核武器計劃遭受重創,高級核科學家和軍事領導人被暗殺,指揮與控制基礎設施被摧毀。以色列空軍司令托默·巴爾少將強調,空中優勢是以色列行動成功的關鍵,他表示:“無論何時,我們的飛機都能飛越德黑蘭,這是決定性因素。”
以色列的“崛起之獅行動”不僅摧毀了伊朗的關鍵軍事能力,還使其核計劃倒退數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干事拉斐爾·格羅西確認,伊朗核設施受到“嚴重破壞”,但未引發輻射危機。然而,最新衛星圖像顯示,伊朗福爾多地下核設施在遭受美軍“午夜之錘”行動的重磅炸彈打擊后,仍有土方設備在修復受損區域,顯示其核計劃可能仍有一定韌性。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奇堅稱,伊朗核計劃依然可行,并宣布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直到核設施安全得到保障。
面對以色列的空中優勢和持續軍事壓力,伊朗防空系統亟需重建。伊朗長期依賴彈道導彈作為威懾手段,但此次沖突暴露了其防空能力的嚴重不足,凸顯了單一軍事戰略的局限性。為應對這一危機,伊朗可能需要調整其軍事發展戰略,加快引進先進的防空系統和戰斗機,以增強空域防御能力。美國《戰區》專欄猜測,伊朗可能向中國尋求技術援助,以恢復其防空體系并提升整體軍事能力。然而,采購中國武器需要付出高昂經濟代價,這對伊朗當前受損的經濟體系來說是一大挑戰。
中國作為伊朗的長期經濟伙伴,面臨復雜抉擇。向伊朗出口防空系統或戰斗機需平衡與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及美國的關系。中國在中東的外交政策以維護和平與穩定為核心,任何軍事援助都可能引發地區盟友的不滿,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等與以色列關系日益緩和的國家。此外,中國的大戰略旨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避免卷入地區沖突的漩渦。因此,中國可能要求伊朗在尋求軍事合作的同時,放棄輸出伊斯蘭革命的意識形態,與阿拉伯國家實現真正的和解,以換取更廣泛的地區支持和穩定。甚至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更順暢的合作,都非常重要。
放棄輸出革命、調整軍事戰略并與阿拉伯國家最大限度的實現和解,可能成為中國對伊朗出口先進武器的前提。反過來,這也可能推動伊朗在地區內采取更務實的外交姿態,緩解與鄰國的緊張關系。
伊朗外交部長強調,其政策是與周邊國家保持和平關系,但未明確提及是否已向中國求助。以色列的空中優勢使其能夠在伊朗上空幾乎不受限制地行動,這不僅對伊朗的核與導彈計劃構成威脅,也使其在地緣政治上面臨更大孤立。未來,伊朗是否會向中國尋求更深入的軍事合作,以及中國如何在維護中東和平的大戰略下平衡各方利益,可能成為影響地區局勢的關鍵因素。這一動態不僅關乎伊朗的軍事重建,也可能重塑中東的地緣政治格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