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的最高境界,是讓人忘記器材短板與歲月遺憾——這正是豆包帶給大量跨年齡,跨圈層用戶的革命性自由。
“只要敢想,它就敢P”。放在過去,這可能只是專屬于攝影博主和PS大師的“神跡”。
但在豆包AI上新“一句話P圖”功能之后,不管是人物面部的瑕疵,還是雜亂的背景,統統不在話下,在強調自我表達的年輕人們手里,還被玩出了花,并被送上微博熱搜。
這從技術迭代角度自是有跡可循——譬如使用FCN等深度學習模型,學習顏色、紋理、形狀等特征差異,從而做到精準分離主體,再與Mid journey或者Stable Diffusion等工具聯動,繪制或匹配新背景。
回想幾年前,大多數年輕人還常常受限于自身的技術和設備,難以輕松得到“人生照片”。但如今,只需對豆包“多說幾句話”,這個曾經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愿望,便能輕松實現。
當下,面對豐滿的理想與骨感的現實,譬如購置專業器材的負擔,還是掌握復雜技術的門檻,人人可下載、上手即用的豆包P圖,儼然已成為當代年輕人手中的“阿拉丁神燈”。
01 年輕人們的“白日夢想家”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
放在AI時代以前,可以是“把錢用光”,現在有了豆包AI,也完全可以是“把廢片用光”。
當然,對于大量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來說,如何用光,是耳熟能詳的常識。同樣的構圖,同樣的角度、前后景、主體,如果光照條件不一樣,最終成片的效果可以說完全不同。
但對大量以“記錄”為主要需求的年輕人來說,光影固然決定著作品的靈魂。但對于只想抓住生活瞬間美好的大多數人來說,理想的光線常常可遇不可求。
譬如深圳的小張,下班在水邊散步,想用手機記錄這一刻。但在默認相機下,原本美麗的晚霞很難被手機還原。她甚至沒使用特別精準的Prompt,隨意給了幾句提示詞,一張氛圍感極佳的“世紀晚霞”就此誕生。
再比如湖南的皮皮,自己拍了一些人像寫真,雖然人物表情十分完美,但背景并不是特別滿意,在她拜托了豆包AI之后,原本只有一點的花叢,鋪滿了整個屏幕,原本只能躺在相冊里的廢片,瞬間成為了“人生照片”。
甚至在一些腦洞大開的年輕人手里,豆包AI的修圖擴圖功能,也被玩出了花。
小陳最近去福建旅游,拍下了許多照片。作為旅游記錄本來已經足夠。不過用專業的眼光講,只能被稱作“游客照”。
但當他在豆包AI上輸入哥斯拉相關的指令之后,原本平平無奇的隨手拍,變成了極具戲劇性和科幻感的動態live,原本古色古香的福建土樓,瞬間成為了科幻大片里的拍攝現場。
在豆包AI的威力之下,大量年輕人們的“廢片”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甚至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量的評論區留言和用戶反饋,已經說明了一切。
02 用技術流“追平”器材黨
用AI工具做攝影后期和修圖,也并非年輕人們“偷懶”。
因為如今的智能手機,大多數已經能輸出高寬容度的RAW格式照片,“醒圖”、“剪映”的功能也足夠強大,相較達芬奇、C1、PS、lr等專業軟件,已經足夠“親民”,但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仍然有不小的使用門檻。
或者說,想要通過一部手機,做到“原圖直出”人生照片。從器材和技術的角度可以做到,但無論是金錢還是學習過程,都要付出比一部手機高得多的成本。
一位擁有大量攝影設備的“器材黨”告訴陸玖商業評論,一張“人生照片”,雖然各人定義并不相同,但在照片內容以外,無論是光影還是色調,抑或是前后景的搭配、像場過渡、虛化自然,這些都有較為客觀的評價標準。
如今的手機雖然能做到隨手拍出不錯的照片,但受限于傳感器尺寸和鏡頭素質,無論是虛化效果還是畫質,都無法與專業相機相比。加之技術和光照條件的缺陷,在普通人手里很難拍出廠商宣傳的效果。而且,即便有各種算法優化,其過渡也不夠自然,算法痕跡相當明顯。
而在這些攝影要素之后,還有更重要的色彩調校和鏡頭素質。即便放眼如今的專業相機品牌,某士雖然色彩討人喜歡,能做到原圖直出,但畫質和手感相較其他廠商有所差距。
某蘇等中畫幅相機品牌,雖然解析力和色彩科學幾乎做到了完全還原人眼,且能原圖直出,但動輒5萬以上的售價,對于普通年輕人來說,不是一筆“必需支出”——更不用說一個高素質鏡頭,本身售價就是成千上萬。對于非專業用戶而言,實在沒有必要。
而豆包的修圖功能,其技術核心是主體與背景分離+新背景融合。
相較AI時代以前的“人工后期時代”,主要依賴手工摳圖,人工用Photoshop魔棒、鋼筆工具選主體,再替換背景,對于大多數非專業用戶而言,通常需要一到兩年才能完成。
豆包AI則主要使用深度學習模型(如全卷積神經網絡 FCN ),對圖像每個像素分類,判斷屬主體/背景。經大量標注數據訓練,學習顏色、紋理、形狀等特征差異,精準分離主體。
豆包替換的部分場景,還會聯動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模型,分離主體后,用生成模型繪制或匹配新背景,還能優化光影、色調適配,讓新背景與主體自然融合。
此外,結合多模態模型,豆包除了可以分離主體,還能分析新背景光影、色調,智能調整主體光影適配,同時優化邊緣細節,讓毛發、透明物體與新背景融合更自然。
簡單說,攝影后期從純人工到AI驅動,核心依然不變,都是不斷優化主體分割精度與背景融合自然度,但豆包讓后期操作更便捷、效果更逼真,其學習成本不過是去小紅書上“多抄作業”。
在重金投入的“器材黨”和幾句話的提示詞之間如何抉擇,想必大部分人多猶豫一秒,都是對錢包的不尊重。
03 “夢想”不止年輕人
當然,想“驚艷朋友圈”的,遠不止追求“人生照片”年輕人,還有被排除于主流消費群體之外的老年人。
相比年輕人,大多數老年人不需要徠卡色調的玄學,不追求刀銳奶化的參數,核心訴求簡單直白:“把我拍清楚”“背景別亂”“照片要喜慶”。當然,常年在公園打鳥的老法師除外。
這部分人的身體素質往往不及年輕人,過往攝影不被提及的“手穩”,精準對焦,往往成為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人的最大痛點。乃至于年輕人習慣的鍵盤輸入,部分老年人也很難精準描述需求。
君不見著名攝影家李萬江老師帶的老年攝影旅游團,教老年攝影玩家攝影時,甚至需要用擴音器喊出“白平衡自動,ISO100,光圈11,光圈優先”的具體指令。
但在支持語音輸入,且能精準理解需求的豆包面前,這些痛點往往被技術的發展輕易抹平:譬如老人旅游常因體力所限錯過最佳光影,豆包一句“換黃昏沙灘日落”便能憑空造景;老照片褪色模糊,一聲“修復成彩色要精神”就能喚醒塵封笑臉。
工具的最高境界,是讓人忘記器材短板與歲月遺憾——這正是豆包帶給大量跨年齡,跨圈層用戶的革命性自由:現實拍不到彩虹?AI在手機里為你掛一條永不消失的彩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