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使用“炸彈之祖”GBU-57轟炸伊朗核設施的時候,很多網友都在問,中國有沒有威力這樣巨大的鉆地彈?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我們不僅有,而且性能更好。它就是東風-15C鉆地彈道導彈。其射程約為700至850公里,可根據任務需求選擇何種彈頭。它使用的是慣性+北斗衛星制導體系,圓概率誤差在10米以下,具備相當高的打擊精度。
與美國GBU-57不同,東風-15C的彈頭可謂是相當奢華,戰斗部由大長徑比厚壁鎢合金構成,密度大、硬度高,長度2.5米,重量約為1噸。
東風-15C之所以敢用這么奢侈的原材料,主要還是我國的金屬鎢儲量大。這種金屬的密度和黃金差不多,5公分手掌心那么大的鎢方塊,掉到地上能把人的腳趾頭砸斷,它是制造鉆地彈和穿甲彈的最佳材料。
東風-15C的初始版本末段速度可達6馬赫,動能達到20.8億焦耳,鉆地深度據估算可穿透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層。后期改進型的末端速度更高,即便對方使用高標號的鋼筋混凝土,東風-15C也不怕,它可以鉆透70米深的鋼筋混凝土層和90米深的花崗巖層,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鉆地能力。
明明比GBU-57還要輕,為什么東風-15C就能鉆得這么深呢?
鉆地彈能鉆多深,主要看兩個指標,一個是動能,另一個是彈體是否細長。
東風-15C是有末端加速的,GBU-57則沒有這個能力,飛機扔出去后它完全靠重力勢能加速,速度慢,還硬生生的砸。東風-15C的彈頭質量雖小,乘上1/2速度的平方后,動能要比GBU-57大7億焦耳。另外,東風-15C的彈頭更尖、更長、也更硬,這樣它的侵徹能力就更強。
借助先進的北斗衛星制導系統,東風-15C能在復雜的戰場環境下精確命中目標,無論是隱藏在城市廢墟中的地下掩體,還是偏遠山區巖洞深處的軍事設施,它都能精準定位并實施打擊。
在使用時,東風-15C也更加靈活。美國的那個“炸彈之祖”,只能依靠大型轟炸機攜帶,B-2最多帶兩枚,B-52應該能多帶一些。但是這兩款飛機攜帶GBU-57必須要靠近轟炸目標上空才能投擲,如果敵方的防空體系健全,像B-2這種戰略隱身轟炸機也是有幾率被打下來的。
“午夜之錘”行動能成功,完全是因為伊朗的防空就是空的,防不了一點。如果是在中國,我們可以先用米波雷達探測出B-2的大體方位,然后用太赫茲雷達照射,同時在多地設置相應波段的接收機就可以精準鎖定B-2,而它一旦被鎖定,就危險了。
中國曾繪制過F-22戰機在東亞的精確飛行路線,我們有這個技術,美國保不齊也有。因此,中國的隱身轟炸機遲遲沒有問世,也有可能是官方對B-2這種飛得慢,還能夠被探測到的大飛機有點嫌棄。
發射東風-15C時,不需要由轟炸機攜帶,一輛發射車就可以執行遠距離打擊任務,在福建發射,打穿灣灣挖的山洞毫無問題,甚至有點“大炮轟蚊子”,大材小用了。
想要提高東風-15C的射程,還可以用這種方法。將其掛載在轟-6上,升到靠近關島方向的高空,然后再投放,它的射程會提高3到4倍,美軍即便修建了永固工事,同樣會被東風-15C鉆成篩子。
目前東風-15C唯一的缺點是戰斗部的炸藥太少了,鉆到地下的爆炸威力不夠,打擊地下大型設施有些吃力,也不能靠量來完成摧毀,畢竟東風-15C不便宜。
不過,東風-15C和我國其它彈道導彈一樣,也是核常兼備的,也就是說,可以在它的彈頭里裝備一個小型核彈,原本它的穿深只有70米,加上核爆的威力,地下200米的軍事目標也可以被摧毀。這樣一來,爆炸威力不足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這款導彈沒有東風-41、東風-17那樣的高熱度,不過,這款導彈絕對是主力武器,對付地下工事有奇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