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電磁炮”在今年出鏡比較頻繁吶!
就在前幾天有人又在橫須賀港內拍到了正準備測試的日本電磁炮,與之前兩次炮身被裹得嚴嚴實實的狀態相比,這一次工程人員似乎正在對這門炮進行最后的檢測、調試工作,以便為本月的海上測試做準備,算上這一次,這已經是它今年第三次被曝光了。
現在日本的這門電磁炮被安裝在了一艘名叫“飛鳥”號的試驗艦上,該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唯一的一艘專門用于測試各種武器和系統的試驗艦,該艦滿載排水量6200噸;自從1995年入役以來,這艘試驗艦就一直沒閑著,先后測試過OQQ-XX聲吶、ASRock垂直發射系統、12型魚雷、FCS-3多功能雷達、12型地對艦導彈等裝備。
對于本次上艦的電磁炮,本人在查詢“飛鳥”號的資料時發現,它已經屬于二次上艦了。
上一次電磁炮上艦是在2023年10月中旬,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發布過一條視頻,展示了該國電磁炮首次在海上進行實彈射擊的實驗,而搭載它的平臺就是“飛鳥”號。
不過在那次測試之后,這門電磁炮很快就拆除了,估計是首次海上測試發現的問題太多,所以就沒有繼續測試。
這一次日本電磁炮再次上艦,說明之前遇到的問題應該都已經被解決了;
按照日本防衛采辦局和技術與后勤局的聲明顯示,該電磁炮的海上測試預計會在7月底前進行...
從近期流出的照片顯示,這門即將測試的電磁炮安裝在了“飛鳥”號試驗艦的尾部,在電磁炮身后還擺放著四個類似于集裝箱的裝置,猜測這四個東西是為電磁炮提供能量的裝置或者是電容器。
與23年的海上測試相比,這次上艦的電磁炮內部結構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唯一不同的就是它多了一層“外衣”,遠遠望去看起來似乎更為簡潔一些。
接下來,我們就好好了解一下日本的這門電磁炮!
日本對于電磁炮的追求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不過概念雖然提出的很早,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這個項目并沒有獲得資金支持;
一直到2015年日本防衛省眼見美國的電磁炮技術已經愈發成熟,于是自己也開始琢磨上馬這款裝備。在經過了一年多的研討之后,2016年日本電磁炮項目正式啟動,最初他們的計劃是以引進美國的電磁炮為第一選擇,在引進之前自己先對相關基礎技術進行積累。
然而讓日本沒想到的是,就在自己這邊風風火火的搞基礎開發呢,美國海軍卻突然宣布徹底放棄電磁炮技術了,這讓日本有點措手不及。
沒有了美國的引領,日本是否要在這個領域內繼續深挖成了一個未知數。
就在此時隨著高超音速導彈聲名鵲起,日本人似乎為繼續研發電磁炮找到了一個不能放棄的理由,那就是利用這款獨特的火炮去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因此在22年底,日本防衛省明確表示,電磁炮項目將會繼續進行研究,并計劃在2027年達到實戰部署的水平。
從22年底到現在,日本曾多次對外公開展示自己開發的電磁炮,并在23年10月底官宣進行了海上實彈測試;此后防衛采辦局開始著手就電磁炮小型化、電源小型化、電容小型化的技術進行深入研究。
他們為自己確立的目標是在現有電磁炮的基礎上將“電池”體積減小一半、電容體積減少10%...
不過目前看實物,這個目標好像還沒有完全實現,它的體積依然不小,“飛鳥”號的后甲板幾乎被這一門炮完全占據了。
現在的這門電磁炮大致數據為:
單單是主炮的重量就達到了8噸,炮管長度為6米左右,炮管口徑40毫米,發射的彈藥重量為320克。
它的彈頭現有兩種,一種為具備穿甲能力的穿甲彈,但具體穿甲深度未知;另外一種是用于實驗的測試彈。
根據過往公布的數據顯示,該炮在5兆焦供能時,彈頭的炮口初速度可以達到2230米/秒(約為6.5馬赫);這個速度還不錯,對比常規艦炮的炮口初速度,日本的電磁炮是其二倍以上。
不過這個速度還不是日本防衛省的終極目標,它們計劃在未來會將供能能量提升至20兆焦,以增強炮彈射程和殺傷力。
那6.5馬赫的炮口初速度算不算世界領先呢?
個人估計應該不是,我從一些“軍事大神”的文章中獲得的關鍵數據顯示,我國電磁炮在幾年前就可以達到7至8馬赫的初速度的了,因此日本的電磁炮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先進。
當然了,日本人搞電磁炮其實重點并不在于它的穿甲能力和炮口速度,它最為關心的是如何用這東西去攔截高超音速導彈。
此前日本就曾曝光過自己攔截導彈數量嚴重不足,而且對高超音速導彈的攔截還停留在紙面上。而有了電磁炮,他們就相當于找到了一個突破點,在此基礎上深入挖掘,說不定哪天就被他們搞出來真正可以攔截高超音速導彈的電磁炮了呢,這一點我們需要時刻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