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6月30日訊(記者 閆軍)“紅塵一騎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今年荔枝大豐收,撞上馬伯庸大火暢銷書《長安的荔枝》,基金公司顯然也捕捉到這一熱點,紛紛借“紅荔”營銷紅利基金。
財聯社記者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包括華泰柏瑞、南方基金、博道基金、國泰基金、上銀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對外發布了紅利相關主題海報,給投資者“安利”紅利基金相關產品。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高股息的紅利資產作為底倉品種的配置策略正在被認可,各家基金公司也將紅利基金作為布局的重點。
6月30日,上半年收官之日,滬指漲2.76%,紅利相關指數漲跌互現,中證紅利指數微跌3.07%,紅利低波指數略漲3.16%,漲幅均不及2024年同期,但是從資金流向來看,年內紅利相關ETF合計凈流入超百億。
基金公司諧音梗營銷的風吹到了荔枝
馬伯庸暢銷書《長安的荔枝》大火后,快速影視化,電視劇熱播趕上荔枝豐收季,“荔枝”曝光量大增。基金公司的營銷團隊立馬“整活”,把“荔枝”與紅利聯系起來,宣傳海報先發一波。
紅利主題基金規模超410億的華泰柏瑞基金最先發布了紅利“全家桶”,紅利ETF、紅利低波ETF、央企紅利ETF、港股通紅利ETF以及港股通紅利低波ETF全部亮相;南方基金則走科普路線,把白糖罌、妃子笑、桂味、糯米糍、仙進奉等荔枝品種進行了科普,帶出自己紅利低波50ETF以及港股通央企紅利ETF兩只產品;國泰基金主打業績說話:國泰的“利”枝,這個月又“紅”了。
沒有紅利ETF的基金公司忙著傳紅利指數產品,博道基金海報:好大一顆“紅利”,主推旗下博道紅利智航;上銀基金用“紅荔滿枝頭”三副海報推薦自家上銀國企紅利混合發起式基金。
也有基金公司另辟蹊徑,景順長城旗下也有紅利基金,不過公司把荔枝的營銷排面給了納指科技ETF,該基金規模突破百億,其用一片荔枝葉兩顆荔枝代表100,一只柯基狗在悠閑地品嘗荔枝,雖然略“抽象”,但主打一個氛圍感和參與感。
有業內人士調侃,深圳有紅荔路,建議以后基金公司舉行“紅利”主題基金相關活動,直接去紅荔路,更吉利。
如何看待短期回調?
在基金公司熱火朝天的營銷中,要面對一個現實:因煤炭、電力股表現遜色,今年紅利板塊跑輸去年同期,而隨著近日銀行股的大幅回調,紅利迎來了新的考驗。
有業內人士指出,紅利板塊短期仍有回調需求,此前在銀行帶動下,大盤整體震蕩的情況下仍然連續大漲,當前可以理解為補跌。這波回調,主要是出于短期技術面和資金面因素,長期基本面并沒有變化。整個A股的紅利板塊還有很大的盈利增長和估值上行的空間,不僅僅是定位防御,其本身也有一定的進攻潛力。
而當前回調最大的風險則在于銀行股,6月27日,中國人保召開股東會,該公司高管透露:“過去一年公司持續加大高分紅股票配置,高分紅OCI(其他綜合收益資產)資產配置比例已占二級權益投資總持倉30%左右。”銀行中報預期不高,而壽險巨頭對“30%”的配置表述也被理解為達到上限,導致市場對銀行板塊較為謹慎的判斷。
短期雖有風險,上述分析則指出,低利率時代下,紅利無疑是不可多得的稀缺優質資產,每次回調時反而是不錯的布局機會。
此外,國信研報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角度,紅利資產在股債配置中思路范式由“替股”轉向“替債”。
國信上述研報認為,前幾年股市震蕩調整階段,紅利資產因其高股息和防御屬性,被廣泛視為權益類股票的替代品,用于降低組合波動并提供收益安全墊。然而,隨著利率中樞下移,債券票息收益顯著壓縮,傳統純債資產的“安全墊”效應弱化,紅利資產的邏輯已從“替股”轉向“替債”。
不過,該研報也直言,低利率環境下,紅利資產可以對債券形成較好補充,但考慮風險收益特征后難以完全平替。
從資金流向來看,投資者把紅利作為底倉位置的需求仍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場紅利ETF凈流入超百億。
具體來看,南方紅利低波50ETF年內凈流入近45億,最新規模接近百億;摩根港股低波紅利ETF年內凈流入41億元,最新規模為114.08億元;華泰柏瑞紅利低波凈流入38億元,最新規模達到186.48億元。此外,景順長城港股通央企紅利ETF、華夏港股通央企紅利ETF以及易方達紅利低波動ETF等產品年內凈流入也達到或接近10億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