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33歲的堂哥,如今還是單身一枚
望著身邊的兄弟姐妹都結婚的結婚、生娃的生娃,身為堂哥母親的大伯母,每次只要一提堂哥的婚事都急得眼淚汪汪
特別是每到了年底,堂哥回家過年的時候,母子倆準會大吵一架
大伯母憂愁堂哥三十而立了,連個女朋友還沒有,堂哥嫌煩了就直接威脅:“如果以后再動不動催結婚,我就再也不回家過年了”
沒辦法,大伯母只好找到堂姐,希望堂姐能給弟弟做做思想工作
可結果呢,堂姐聽到催婚后,第一反應也是把母親批評一頓,甚至還借此訴苦一番:“早知道結婚后的日子過成了這樣,還不如打光棍一輩子,結婚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讓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更重一些、日子也過得更苦一些嗎”
原來,堂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悲觀情緒,主要是她生的兩個孩子都有先天性的健康缺陷,大女兒需要靠藥物維持一輩子,小兒子又是從小發育不足
剛開始的時候日子雖苦、可好在還有公公婆婆的幫扶,但天有不測風云,公公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婆婆備受打擊,每天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好幾次都躺在馬路上邊哭邊睡著了
于是,家里的頂梁柱倒了,婆婆沒心思帶娃,老公又需要在外面掙錢養家,所有的擔子自此就落在堂姐一個人的身上
一天兩天、一年兩年,經歷了生活的磨難之后,堂姐已經對婚姻和養孩子有了心理陰影,以至于她再次面對自己弟弟被催婚時,總是忍不住結合自己不幸的人生去打破,也是希望弟弟能多幾年自由,即便要結婚、也一定是建立在足夠多的感情和家庭基礎條件上
聽完這些,再想想過去的一些日子,似乎好不容易壓下去的焦慮又跟著爆發了
所以,結婚、養孩子的目的,難道真的是為了吃苦、降低原本的生活質量嗎?蘭媽想了很久,直到聽到一段三觀最正的回答:
“養孩子是為了付出和欣賞,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爭臉,更不用幫我防老,只希望這個生命能夠健健康康地存在,讓他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走那么一遭,讓我們當父母的,也有機會和孩子同行、一起成長,大家又一起擁有著幸福快樂,就已經足夠了”
講真的,這段話真的很美很美、也感動到我了
于是,蘭媽認為“當你不明白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時,那就換一種方式去看待吧”
比如,以下幾種認知,就能幫我們有效找到答案:
01
養孩子是為了付出
不求多懂事,只求孩子在手心能健康成長
和一個小朋友聊天時,她每說起自己的媽媽,臉上就會露出特別甜蜜的微笑,還特意分享了自己的幾個幸福瞬間:
?自己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媽媽看到后的第一句話不是“怎么回事,你也太不小心了“,而是緊張地關心我有沒有被嚇到、燙到,然后還特意安慰我說“不要害怕,一杯牛奶而已,哪有你重要呀,只要你沒受傷就是最大的幸運”
?小時候從幼兒園回家和媽媽嘮嗑說廢話的時候,哪怕聽上去很無聊,媽媽也會放下手機,然后興致勃勃地認真聽我講話,等到了關鍵的時刻還不忘來一句“后來呢”,于是,不管遇到什么新鮮事,我第一反應就是要趕緊給媽媽分享
?周末了,媽媽答應好帶我去公園放風箏,可那一天媽媽還要去見客戶忙工作,本以為去公園的約定泡湯了,沒想到媽媽居然趕在公園下班之前陪我去玩兒了,雖然只玩了半小時,可那一次卻讓我牢牢地記住了:媽媽說話真靠譜
?晚上睡覺的時候怕黑需要點夜燈才能睡覺,媽媽也沒有批評我,而是給我買了一個巨大的超人娃娃,然后每天還躺在旁邊抱著我睡覺,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怕黑了,媽媽保護著我,還有超人娃娃也陪著我
?有時候我也會耍脾氣的躺在地上打滾,本以為媽媽會吼我、威脅我,可是她居然是學我,跟我一樣躺在地上耍賴,好尬、好丟人呀,我趕緊把她拉起來,然后我們像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瘋狂地跑回家,那一次真過癮,也好快樂
看吧,這就是孩子的幸福,和父母家長的行為舉止息息相關
換句話來說,父母態度決定著孩子的感受,當你覺得養孩子是為了付出,只要孩子能在我們手心健康成長就足夠”的態度時,那你在孩子面前就不會提那么多的要求,孩子感受到的自然也是父母的溫柔和愛護了
02
養孩子是為了欣賞
不求考高分,只求孩子能找到自身的價值
說起最近一段時間的教育話題,高考分數無疑是坐擁榜首,只要是身邊有高考生,那七大姑八大姨都會跟著緊張、跟著八卦
單親媽媽表姐,還有她的女兒,和我的關系一直都不錯
女兒成績出來后,身邊的一眾親朋好友里,我也是她第一個分享消息的人
看到表姐發來的消息,高考總分考了405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驚喜,和以往的成績相比,孩子確實是超出了預期效果
而表姐也借此說出了她的心聲
她說:
“你知道我為什么有什么事都喜歡和你分享嗎?因為你是一個特別會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就拿女兒這次高考分數來說,也許別人會覺得怎么就考了那么一點分數,可這也是孩子真正努力過后的成績,而我在這個過程中也沒少付出、和體會辛酸苦辣,孩子不如期待效果的時候也會覺得疲憊無助,可換個角度來想想,不要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也不要給孩子那么大的要求,只要是孩子盡力了,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果然,當我把這個消息告訴表姐女兒,還一個勁兒地夸她有用,媽媽也對她有著極高的評價時,小丫頭居然還毫無保留地給我發來了她高考各科成績的詳細信息
嘴上也特別激動地說:“真開心,我平時期末考試都沒考那么多”
聽著孩子特別滿意又充滿自信的聲音,我一瞬間就突然明白了養孩子的意義:為了付出和欣賞
是呀,當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對未來充滿期待,和父母之間的關系也親密得如朋友一樣無話不談時,父母就會覺得自己的內心也是充滿成就感的
可如果我們家長看待孩子成績的時候是另一種態度,那結局也將會是完全相反的場面:
女兒中午回家時,就給我分享了一個學生們都害怕面對的話題
她說:“媽媽,如果我期末考試考的分數很差,你會怎么辦”
我告訴她:“只要是你認真努力后的結果都值得表揚,但媽媽始終相信以你的實力還可以更上一層樓,如果你也是那樣認為的,那我們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后面再繼續努力加油吧”
沒想到,女兒聽后居然直接抱住我,然后說“媽媽,你真好,我和同學們聊這個話題的時候,她們的回答都是:如果我媽媽知道我考試沒考好,肯定會把我狠狠地揍一頓,然后第二天都下不來床了”
那一刻,我看到女兒眼里有明顯的自信,而帶著這份自信和放松,我相信她也能在考場發揮出自己應有的實力
所以說,養孩子的真正目的也是為了欣賞,欣賞孩子一路走過來的點點滴滴,也見證了孩子每一次成長和蛻變之后的喜悅
特別是等到將來的某一天,你回憶起孩子的時候,會發現自己的記憶里全部都是孩子的成長點滴,嘴里也有說不完的故事和幸福行跡
03
養孩子是為了治愈
不求多省心,只求雙向奔赴治愈受傷童年
在我們90后的養娃圈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90后養娃,其實就是在偷偷養小時候的自己,他們小的時候沒有被父母細膩疼愛過,心里面就會渴望這種被小心呵護的感覺,以至于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會把那份感覺通通都彌補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小時候沒有穿過漂亮的裙子,長大后有了女兒會買遍商場的公主裙,每天把女兒打扮得精致好看,小時候沒有錢買零食吃,長大后生了孩子也動不動往超市跑,不是給孩子買好吃的零食、就是買好玩的玩具”
“你問我為什么要給孩子買那么多的東西,一個月掙多少錢呀?我的回答是:“不管掙錢多少,就是希望別人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有,這不是矯情,而是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的愛,現在怎么也要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長大后不會再像我們一樣自卑缺愛”
是呀,幸福的童年能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卻需要一生去治愈
小時候沒有得到過的愛,并不會隨著年齡的長大而失去期盼,反而是越長大越孤獨、越長大越渴望被愛
隔壁村的一個年輕媽媽,在我的印象當中,她一直是一個善良又堅強的母親
整個村里都沒有人說過她一句不好的話,通情達理、熱情好客也是大家對她公認的事實
可就是這樣一個一見面就想夸幾句的媽媽,前段時間居然和她婆婆大吵一架,然后還離家出走了
等到能聯系上她時,她的父親還劈頭蓋臉地責罵她“沒出息”
這對于一個媽媽來說無疑是二次打擊,情緒失控下直接崩潰大哭,整日借酒消愁、一想起傷心事就嚎啕大哭地像個孩子一樣蹲在地上
當時,她說過最觸動人心的一句話就是:“你們都不愛我,根本就沒有人愛我”
這樣的話,也許在很多長輩的眼里覺得太幼稚了,明明都是孩子的媽媽了,還整天跟個孩子一樣把“愛不愛”掛在嘴邊
事實上,對愛的需求和渴望,從來都是不分年齡階段的
越是成年人,越是生兒育女成了父母之后,肩膀上的責任越來越重、所承擔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時,心里面最渴望的往往就是得到尊重、愛護、和理解
這就像你在黑暗中走了很久很久、也吃了很多苦,好不容易走出來的時候,有人能對你說“真好,我已經等你很長時間了”,那種被等待和珍惜的感覺就是愛,也是你能穿透黑暗找到光明的無限動力和勇氣
倘若相反,外面的人只會責怪你“真矯情,不就是遇到了一個小挫折嗎”,那你可能永遠都過不去這個坎兒了
所以,好話暖人心,好話不僅僅是對孩子成長的責任,也是孩子能否用幸福去治愈一生的關鍵
當你能做一個懂得付出和欣賞的父母了,也自然而然就會發現:養娃的過程是治愈孩子、也是在治愈自己
那么,關于養孩子到底是為了什么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