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聞人贊美三峽柴埠溪大峽谷有仙山瓊閣之態,我總是認為此話為幾分吹噓之嫌!
在我看來,柴埠溪的山,不過是奇峰怪石多一些,森林植物,不過是茂盛紛繁一些,夏季,不過更清涼舒適一些罷了。
以至于每次寫到柴埠溪大峽谷,我從來不渲染她的“仙”姿“仙”態,怕受人詬病。
直到2005年7月中旬,我冒雨參加“全國著名作家柴埠溪筆會”時,才將我的看法徹底改變,才知道柴埠溪這個美艷的大峽谷,有時候還只能用“仙山瓊閣”之類的比喻才能表達她秀美的程度,也只能用這些虛幻之詞,表達我想要贊美好她的那種愿望。
到達柴埠溪的這天晚上,便下起了雨。次日,我隨著近百名作家采風隊伍,開始了大灣口得樂線、文房四寶線和情人線的旅行。
步游道盤旋在絕壁山腰,雨時下時停,云霧在群山間浮動,象大地酣睡的氣息,又如海洋中的波濤,使柴埠溪的三千奇峰變成了白色海洋中的船帆和小島。
我們一路賞景,云霧一路跟隨,多變的山霧,仿佛要在這些作家面前有意賣弄似的,時濃時淡,時動時靜,變幻著花樣:
有時白云沉在腳下,將峽谷扮成一個滑雪場;有時霧氣圍著山峰纏繞,讓峰柱怪石時隱時現,如海市蜃樓;有時云霧罩住山巔,讓人感到整個大山直插天邊;有時云霧鋪天蓋地而來,讓人數米之外分不清男女,如泡在滿是蒸氣的浴盆之中。
行在步游道上,導游不斷地給我們講述柴埠溪一草一木的故事,還有農夫和導游唱著的讓整個峽谷都能回響的山歌,仿佛滿山長的都是故事和山歌。
但只要導游和農夫的聲音一停,滿耳便是雨的叫聲、樹的濤聲、蟬的歌聲,或遠或近,或輕或重,抑揚頓挫,不絕于耳,仿佛是一曲自然的交響樂,要與迷人的故事和山歌爭個高下,讓我們的心不斷地激動著。
此時,再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在風雨中,柴埠溪的景色變幻,完美組合,既讓人浮想,又出人意料:
云起時,氤氣彌漫,危峰縹緲,石鷹飛舞,石人漫步;
雨停時,林木凝鮮,巖石含珠,神筆峰濃墨待書,對嘴石相歡而泣,一幅幅天公造化的美妙圖畫,一個個讓人忘情的精采瞬間,真可謂仙姿神態,韻味橫溢,一步一景,一景一詩,步步新奇,景景脫俗,想必天宮之仙境也不過如此吧。
不知不覺,在煙雨中用3個小時,游完了得樂線和文房四寶線,我們來到了一個農家樂餐館。
如塔一樣高高磊起的蒸籠,正冒著山霧一樣的熱氣。品過土家族抬籠盛宴,天氣轉睛,我們又向大灣口景區的情人線和壇子口景區進發。
導游告訴我們:前面的景致將更精彩!
在我期盼中,又一個仙境在我眼前出現了,頭腦中的文章構思完全拋到了九霄,滿腦子里只留下一片風景。(作者;怪奇公)
原載2005年7月29日宜昌日報14版新三峽旅游專刊 主編劉洪進
同載2005年7月29日楚天都市報59版
(文中插圖,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2025年6月29日攝于柴埠溪壇子口景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