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隨著那句貫穿全劇靈魂的“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在幕布上出現,現象級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在東莞玉蘭大劇院完成了其本次東莞站的最后一場演出。這場為期三天、連演四場的藝術盛宴,超5000名觀眾在玉蘭相聚,“電波”以其極致的美學表達和深沉的情感力量,再次征服大灣區觀眾,為城市注入熾熱的信仰力量。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實事跡為素材,講述“李俠”和“蘭芬”假扮夫妻,攜手共度12年潛伏生涯的故事,再現了為解放事業而壯烈犧牲、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
“完全沒有臺詞,卻比千言萬語更有力量。”“《漁光曲》的舞臺呈現太美了,讓我感覺到非常震撼!”“地下工作者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犧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非常讓人感動。”“是會二刷甚至N刷的舞劇!”演出結束后不少觀眾在社交平臺分享觀劇體驗,大家紛紛表示該劇在舞蹈編排、音樂渲染、舞美設計等方面都有極高水準,將革命者的浪漫與悲壯展現得淋漓盡致。
為了讓觀眾更深入地走進“電波”的世界,感受歷史的溫度,玉蘭大劇院大堂搖身一變,成為充滿老上海風情的“電波記憶空間”。復古電報機、留聲機等老物件展示區及旗袍小鋪,成為熱門打卡點。劇院特別準備的電波檔案袋以及摩斯密碼冰箱貼等獨家周邊,在演出前便被熱情的觀眾領取一空。
“東莞的觀眾特別熱情,玉蘭大劇院也為‘電波’營造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和舞臺。”上海歌舞團副團長朱繼承表示,《永不消逝的電波》最大的特點就是把每一個中國人內心的紅色基因啟發出來。它把年輕觀眾帶到了解放前夕,去感受為了新中國建立而奉獻青春與生命的那一群年輕人的理想,從而給自己未來生活帶來更多的信念,這或許正是這部舞劇長盛不衰的原因。
上海歌舞團副團長朱繼承。
高品質的藝術演出不僅豐富了東莞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也吸引了周邊地區觀眾,進一步增強了城市文化輻射力,擦亮了“灣區周末IN東莞”的文旅品牌。南都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東莞國際舞蹈藝術節還將有WetMen·俄羅斯型男水舞劇《雨中》、劉巖青年舞蹈家工作室新作原創舞劇《境》、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江西文演·陸川導演作品舞劇《天工開物》等國內外頂尖舞蹈作品上演,為市民帶來高水準的藝術享受,持續為東莞文化強市建設注入澎湃動力。
采寫:南都記者 李曉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