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里喊過:“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然茍其血氣未衰,精神未敝,雖九十猶可以為少年?!?/p>
這話擱五十歲的人堆里最提神——好多人一過五十就念叨“老了老了”,可你看那些蹲在公園跟年輕人學拍短視頻的,躲在書房鼓搗無人機的,分明是把“中年”活成了“中少年”。
老話說“心若年輕,歲月不老”,五十歲還對這四件事上癮的人,壓根沒把年齡當回事兒。
一、對新鮮事物瞎琢磨:五十歲還蹲在抖音學剪輯的人,心里準住著個少年
我鄰居王姨五十歲生日那天,兒子送了臺智能手機,她嫌“費眼睛”,結果三個月后成了小區網紅——每天研究怎么用剪映加特效,拍的“中老年穿搭”視頻點贊量比年輕人還高。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她沒事就跟孫子請教“啥叫彈幕”“怎么開直播”,那股子較真勁兒,比我剛工作時還足。
單位老陳更絕,五十歲突然報了吉他班,每天下班躲在車庫練《七里香》。有人笑他“老黃瓜刷綠漆”,他甩甩頭發:“周杰倫演唱會我都搶票了,不得提前練練?”這就像《詩經》里說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對新鮮事物上癮的人,骨子里就沒服過老。你看那些五十歲還捧著平板電腦學PS、跟著網紅跳健身操的,哪個不是把“中年危機”過成了“中年契機”?
二、對人際圈子瞎熱鬧:周末組局爬山的“老頑童”,比年輕人更懂生活滋味
我爸五十歲后突然成了“社交達人”,以前下班就窩沙發,現在每周組織老同學爬山,還拉著我媽加入了徒步群。上次家庭聚會,他舉著手機給我們看“驢友”拍的雪山視頻,眼睛亮得像二十歲的小伙子。老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他現在的朋友圈比我還精彩——今天幫驢友修自行車,明天跟攝友去拍日出,哪有半分“退休老干部”的樣子?
同事張姐更猛,五十歲那年跟閨蜜來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從云南追到新疆,在草原上騎馬時還發了條朋友圈:“青春不畢業,我們不散場?!边@就像《莊子》里講的“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懂得跟朋友瞎熱鬧的人,早把日子過成了“及時行樂”。你看那些五十歲還愛組飯局、搞同學會、拉著老伙計探店的,心里頭準是揣著“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勁兒。
三、對身體本錢瞎折騰:凌晨五點去晨跑的“老妖精”,把同齡人甩在廣場舞隊后面
我家樓下有個“硬核大叔”,五十歲開始練馬拉松,每天凌晨五點準時繞著公園跑圈,冬天穿個背心跑得冒汗。有次遇見他,我喘著氣問:“叔,您不累嗎?”他抹把汗:“躺著才累呢,你看我血壓比年輕人都穩!”老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他現在能做三十個引體向上,把小區里的小伙子都看傻了。
單位李姐更絕,五十歲報了個跆拳道班,每周三次跟 teenagers 一起踢板子。上次她兒子結婚,她穿著旗袍劈了個叉,全場掌聲雷動。這就像《黃帝內經》里說的“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懂得折騰身體的人,早把“中年發?!睙挸闪恕爸心晖Π巍?。你看那些五十歲還泡健身房、打羽毛球、跟著劉畊宏跳操的,哪個不是把年齡當數字?
四、對興趣愛好瞎癡迷:躲在畫室畫到半夜的“老靈魂”,比年輕人更懂熱愛的滋味
我姑父五十歲那年突然撿起了畫筆,以前是理工男,現在成了“畫室釘子戶”,周末能從早畫到晚,畫完還在朋友圈搞“線上畫展”。有次我問他:“姑父,您咋突然開竅了?”他摸著胡子笑:“啥開竅啊,就是不想閑著?!崩显捳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現在畫的山水圖被鄰居搶著要,活得比退休前還帶勁。
小區王阿姨更厲害,五十歲開始學陶藝,家里堆得全是陶罐陶碗,有次不小心摔了個剛燒好的花瓶,她拍拍手說:“碎了就碎了,再做個更漂亮的!”這就像《論語》里講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愛好癡迷的人,早把“中年油膩”過成了“中年雅致”。你看那些五十歲還擺弄相機、研究書法、窩在書房啃大部頭的,哪個不是用熱愛對抗歲月?
說到底,年齡這東西就是個“紙老虎”。梁啟超先生說“少年人常思將來”,五十歲還想著學新東西、會朋友、練身體、追愛好的人,心里頭裝的全是“將來”——不是等著退休的將來,是“我還能折騰、我還想折騰”的將來。老輩人常說“人老心不老,生活才美好”,當一個人五十歲還對世界保持好奇、對生活充滿熱情,管他身份證上寫著多少歲,活得就是“少年感”。畢竟日子是自己過的,你把它過成“夕陽紅”還是“朝陽升”,全看心里那把“年輕的火”滅沒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