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到一個不好的消息,大學學費普遍面臨上漲,當然,每個地區上漲的幅度不一樣,公辦大學和民辦大學漲幅也不一樣。可能公辦大學只是適當上漲,而民辦大學上漲幅度驚人,有的漲幅甚至達到了50%。
我不禁有些提心吊膽,因為我家老大今年剛高考結束,正準備念大學,老二還在念小學。當然了,老大學習很用功,這次考試達到600多分,應該會進一個比較好的公辦大學。
我和老婆都是在深圳沒有正式職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干自媒體的,這兩年極為慘淡,不管如何努力都沒有流量,當然也就沒有收入。一家人要生活,孩子要念書,現實逼得我們想盡辦法掙錢。
我因為屢次三番違反平臺規則被禁言和封禁,結果就導致了賬號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錢,沒有錢只能喝西北風。
一個人如果太清醒明白了不僅會很痛苦,更是一種罪惡。
所以,這個世界上只有傻子才是最快樂的。
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認知低下的人頑固堅持自己的一孔之見,堅決不肯承認自己錯了,而有些賺的盆滿缽滿的人更不希望下面的人被喚醒。因此往往成為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活著很難,生活更不容易,在神州大地,你不僅僅要努力拼命工作,加班加點,還學會人情世故,端茶倒水,笑臉殷勤。可謂身心俱疲,左右應付,苦苦支撐。
你可以不會做事,但萬萬不能不會做人。
于是我去干了綠化工,汗流浹背伺候花草樹木,老婆去幼兒園當了兼職老師,不辭辛勞循循善誘,我們的經濟情況并不寬裕,勉強夠花。還在努力攢錢給孩子念大學。我是在特大城市深圳,供孩子念大學都感到頭疼,如果是那些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上大學怎么辦呢?尤其是在學費大幅上漲,就業形勢不景氣,人們收入下滑的時候,很可能有些寒門學子因為貧窮被迫放棄念大學的機會。
也就是說,窮人上升的通道被進一步堵死了。
當然了,大學學費上漲,對于一些富人來說,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富裕群體只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工薪階層,有些是貧困農村或者是失業人群,那就更加困難了。
念大學是為了什么?中國人的思維一般都是功利性質的,非常現實,就是為了找一個好的工作,最好是體制內,福利待遇良好,旱澇保收,或者是三桶油和煙草通訊等國有大企業,可是現在的大學生遍地都是,大學入學率很高,這些機關根本無法容納這些大學畢業生。
以至于很多大學生成為了靈活就業者,跑起了外賣。根據美團發布的騎手報告,2023年的外賣小哥已經超過了1700萬人,80%以上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本科生就占了20%。請問,一個初中生和一個大學畢業生都去送外賣,誰的投入產出比會更高呢?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開支是一個大頭,然而我們今天依然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發展中國家,還沒有達到普遍富裕的程度。2022年,我國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6883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只增長了不到3%。其中城鎮居民4.9萬元,農村人口兩萬元左右,如果學費7500,生活費7500塊錢計算的話(已經算很節約了,每天只有20多塊錢的開銷,包括吃飯和零花),差不多占到一個農村普通家庭的40%。當然了,有些花錢很厲害的藝術生或者民營大學,還需要花更多的錢。
這已經遠遠超出了普通困難家庭的經濟收入,讓很多人對大學望而興嘆,尤其是對于像云南貴州等邊遠貧困山區的孩子來說,很多孩子念完初中就出打去打工掙錢了。
大學到底重要不重要,學歷真的貶值了嗎?
其實未必,學歷沒有變,只是好的就業機會和崗位沒有那么多罷了。如果沒有大學文憑,就失去了一塊敲門磚,也許只能大概率去工地搬磚扎鋼筋了。
有些好的工作,比如體制內或者待遇很好的單位,都有多少人盯著呢,一般人真的很難進去。
至于大學學費為什么會上漲?當然國家這幾年房地產不景氣,財政收入下滑,對大學的補貼減少,而大學建設運營開支很大,適當增加學費似乎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因為我們的大學改革可能會進一步按照市場化運營,國家財政捉襟見肘,沒有更多的錢投入錢。
世界上所有發展的很好的國家一般都特別重視教育,比如美國的大學,其中的經費主要依靠社會募捐,就是校友或者有錢人捐助運營,美國聯邦政府很少投錢。中國也有著名慈善家曹德旺先生捐款100億創建大學,當然了,曹德旺先生是個大徹大悟的有錢人,像他這樣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
美國的很多大學根本不差錢,有些名校已經夠開支幾十年的。
不少中國富豪有錢了以后就豪車別墅享受人生,全球旅游,吃喝玩樂,互相攀比,有的甚至移民國外,自己享福而無視同胞的苦難。如果有錢人沒了良心,這個社會真的會很可怕。
有些人只想索取不想付出,只有一夜暴富的貪婪,從思想根源上來說,我們這個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幾千年的封建集權,把所有的好處都給皇帝一個人,思想上有一種極端專制的思維,有一種家天下的思維。很多人認為對待自己家里人和外人皆然不同,家里人可以無限包容,但是外人不一樣;有些人認為只有和自己一根繩上的利益共同體,才值得自己付出;至于外人,無足輕重,缺乏普遍的社會價值觀。
當下的中國,經過四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已經完全由一個農業社會進入了工業社會;但是由于發展的太快,很多農業社會的思維依然還存在,現代化的社會觀念和中國傳統文化之間還需要進一步的融合。
事實上,中國發展現代化是被迫的,在清朝末年,西方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我們的國門,清王朝才決心發展近代工業,但是企圖保留封建集權專制,只接受西方的工業和科技,不接受西方的思想和制度,用舊瓶裝新酒,結果證明是失敗的。
因此,我們才有了近代百年恥辱,當然這是西方帝國主義入侵的結果。可問題是,如果我們當時很強大,我們能受這個氣嗎?我們完全可以占領英倫三島,讓他們俯首稱臣。因此,一個民族的振興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的覺醒和全民素質的提高,而大學教育正是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一環。
所以,大學教育并不一定是為了找到更舒適的工作,而是為了提高國民的整體素質,讓整個國家的道德水準和行為準則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根據國際經驗來看,如果大學學費上漲,不少中低層的人可能會因為經濟條件差不念大學。不但如此,這還會進一步影響我們的人口出生率,尤其是在當下我國人口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之下。
大學學費大幅度上漲無異于火上澆油,讓底層民眾可能承受更大的生活壓力,同時,人們為了減輕生活壓力,可能會進一步降低生育意愿,導致人口出生率持續下滑。
英國曾經也發生過這種情況,大學學費上漲導致了人口出生率下降,但是拿我們跟英國相比似乎不太恰當,第一英國是世界上最先開展現代工業革命的國家,人家很早就步入了發達國家,而我們今天依然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第二,英國有普遍的全民福利,民眾的生活壓力沒有那么大,人口密度也沒有那么大。
而中國有14億人口,位居世界第二,農業文明時期,我們的人口出生率呼呼上漲,因為要靠更多的人去種地,只有家庭人多了在當地才吃得開。進入工業文明以后人口下滑在全世界成了常態。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持續下降和教育成本的上升,未來可能會有更多家庭面臨類似的經濟壓力,這可能會對人口出生率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大學學費的上漲可能會通過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影響生育意愿等途徑,進一步降低人口出生率。為減輕這一影響,政府和高校需要采取綜合措施,鼓勵富人捐助,可以免稅;同時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資助體系、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等,以確保教育公平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