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美軍的路,讓美軍無路可走: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斗機,只有解放軍的殲-15T。美國F-14雖然帥氣,但早已落伍退役;俄羅斯蘇-33雖是原型,但也早就荒廢。重型艦戰唯一的血脈,就由殲-15“飛鯊”發揚光大吧。
重型艦載戰斗機,就是體型大、力量足,能裝更多油和彈藥,飛得更遠、打得更狠。在航母艦載機里,這種優勢就體現在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能執行遠程打擊、長時間巡邏這些硬任務。放眼全世界,現在只有咱們的殲-15T符合這個標準,美國和俄羅斯都沒做到。
美國以前倒是有個F-14“雄貓”,但這飛機是上世紀70年代的技術,雷達、電子設備都太老了,2006年就退役了。后來美國海軍換成了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C隱身戰機。
F/A-18E/F最大起飛重量才29.9噸,勉強接近30噸,但實際作戰時根本裝不了多少彈藥,航程也短。F-35C雖然是隱身的,最大起飛重量31.8噸,但它的彈艙太小,只能裝2噸彈藥,外掛的話又會破壞隱身性能,等于自廢武功。
美國現在也在搞下一代艦載機F/A-XX,說要2030年代才能服役,而且能不能達到重型標準還不好說。他們現在的航母戰斗群,其實是靠一堆中型機湊數,根本撐不起“遠洋決戰”的場面。
俄羅斯的蘇-33是殲-15的原型,但俄羅斯的問題太多了:他們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太老舊,用的是滑躍甲板,蘇-33根本沒法滿載起飛,實際作戰半徑只有1000公里,載彈量也不到5噸,連反艦導彈都掛不了幾枚,只能在航母周圍轉轉。
而且,俄羅斯沒錢給蘇-33升級,航電系統還是蘇聯時代的水平,雷達只能看100多公里,打現代空戰根本不夠用。
還有就是蘇-33產量太少,總共才造了24架,摔一架少一架,現在基本都趴在機場里,成了展品。
俄羅斯后來搞了個米格-29K,結果發動機三天兩頭出問題,機體結構也不結實,每次降落都跟“跳樓”似的,印度買了都后悔?,F在俄羅斯連航母都快修不好了,更別提發展重型艦載機了。蘇-33的血脈,在俄羅斯算是徹底斷了。
那為什么咱們的殲-15T能扛起“重型艦載機”的大旗呢?其一,殲-15T是彈射型,搭配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能做到“滿油滿彈”起飛,最大起飛重量33噸,比蘇-33還多1噸,而且能掛載8噸彈藥,相當于4枚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加2枚霹靂-17超遠程空空導彈。
這種火力密度,美國的F-35C根本沒法比——F-35C要是想掛這么多彈藥,只能外掛,那就變成“不隱身的靶子”了。
其二,殲-15T的航電系統特別先進。它用的是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過400公里,能同時跟蹤40個目標,比蘇-33的老雷達強了好幾倍。
座艙前面還有紅外搜索系統,專門對付隱身戰機,F-35在200公里外就能被發現。電子戰方面,殲-15T的共形天線能360度監測周圍的電磁信號,一旦發現敵方雷達鎖定,馬上就能干擾或者規避,生存能力比美國的F/A-18E/F強太多了。
其三,殲-15T用的是咱們自己的渦扇-10H發動機,單臺推力14.5噸,比俄羅斯的AL-31F強16%,而且可靠性高,在青藏高原極寒條件下都能8秒內啟動。
以前咱們總被人說發動機不行,現在徹底甩掉這個帽子了。有了強勁的發動機,殲-15T的速度能達到2.4馬赫,航程1500公里,從福建艦上起飛,能直接威脅到關島的美軍基地,這是美國航母戰斗群最害怕的。
還有一個特別厲害的地方,就是殲-15T能兼容兩種航母。它既能在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器上起飛,也能在遼寧艦、山東艦的滑躍甲板上起飛。美國的F-35C只能用彈射器,俄羅斯的蘇-33只能用滑躍甲板,咱們的殲-15T卻能“一機通吃”。
這樣一來,咱們的三艘航母都能統一用殲-15T,形成一個完整的戰斗力體系。美國雖然有11艘航母,但艦載機型號雜、性能差,反而容易被咱們各個擊破。
當然,咱們也不能驕傲。殲-15T雖然厲害,但它畢竟是四代半戰機,未來咱們還會發展更先進的隱身艦載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