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印巴沖突中,中國的PL-15 中遠程空對空導彈和殲-10 戰斗機等武器表現顯眼,巴基斯坦對中國武器的信心大增,進一步加大了對中國武器的采購力度。
例如,2025年6月6日,巴基斯坦政府通過官方社交媒體賬號正式宣布,已與中國簽署協議采購40 架殲- 35 隱身戰斗機、空警- 500 預警機及紅旗- 19 反導系統。
同時,據多家外媒報道,阿塞拜疆近期決定將此前與巴基斯坦商定的“梟龍”戰斗機采購計劃大幅升級,從原定的16架提升至40架,總金額高達42億美元。
雖然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在6月27日接受采訪時否認:“巴中之間并無殲- 35戰機采購協議”,并稱此前報道“僅是媒體消息”。
外界猜測可能涉及內部決策分歧、談判細節未定或應對國際壓力(如美國制裁風險)等因素,但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近日公開表態“將繼續購買中國裝備”。
巴基斯坦2025年國防預算僅80億美元,即使將沙特等中東國家的援助包括在內,這筆交易完成后,巴基斯坦未來對中國武器的出口所能起到的支撐作用有限。
即使中國武器在印巴沖突中表現顯眼,而且中國戰斗機和高超音速導彈等諸多武器不僅性能優異且價格優勢明顯。但由于可真正參與的空間相對有限,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打壓、維護和后勤保障等因素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武器或仍將面臨重重挑戰。
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25年,全球軍費支出前15個國家加起來花費超過 2 萬億美元,大約占全球軍事開支的四分之三。而在這15個國家當中,美國占據了50%的比重,其次分別為中國、俄羅斯、德國、英國和印度等國。
而在這些國家當中,除了俄羅斯、印度和沙特以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美國的盟國。也就是說,在這15個國家當中,會真正考慮大量購買中國武器的國家唯有沙特。
在其他國家當中(這些國家軍費支出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也有部分是美國的盟國和附屬國,或是美國、俄羅斯和法國武器的客戶。
這些國家未來在選擇武器供應商時,不僅需要考慮武器的性能和價格,也需要考慮維護、后勤保障和政治等因素。
例如,印尼近期在軍艦采購中未選擇中國產品,而是與法國談定了購買潛艇和護衛艦。此前一直炒作的印尼或將購買052DE 型驅逐艦傳聞至今沒有下文。
此外,土耳其宣布將向印度尼西亞出口48 架 “可汗” 戰斗機,且協議包括技術轉讓,這使得殲- 10C 獲得印尼訂單的可能性下降。
與此同時,中國在武器出口時也經常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打壓,不少國家因此被迫取消向中國購買武器的計劃,這使得中國武器出口受到嚴重影響。
因此,中國武器的出口或仍將面臨重重壓力,大規模突破仍然需要積累和過程。
但在中國一系列先進武器先后亮相和印巴沖突后,中國武器在全球的品牌將會快速提升,將會吸引到更多的海外買家。
未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日漸增強,政治因素所帶來的干擾將下降,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武器將逐漸部分替代美國、俄羅斯和法國的武器,并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