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時間賽跑!
作者:喬治
編輯:陳晨
風品:李莉
來源:首財——首條財經研究院
穩定幣來襲,引燃一波資本概念熱潮。Wind數據顯示,近一月萬得穩定幣指數已大漲62.27%。
據財聯社不完全統計,僅6月以來,就有金一文化、長亮科技、新開普、東港股份等14家上市公司在互動易回復涉及穩定幣相關業務。
作為上市七年的“支付第一股”,拉卡拉同樣吃到了紅利,除了股價節節攀升,擬二次上市的消息也頗為吸睛。6月16日公司公告稱,為推進國際化戰略,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打造國際資本運作平臺,加快數字貨幣在跨境場景的應用,目前正籌劃港聯所上市事項。
雖然相關細節尚未確定,可做大做強的雄心信心已躍然紙上。只是看看營利雙降、違規罰單、大股東頻頻減持等挑戰,能打動多少投資者仍是一個未知數。
1
股價大增背后
營利雙降、負債率超66%
穩定幣熱度飆升并非偶然。5月30日,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被視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制度創新。6月20日,隨著該條例生效及美國GENIUS Act 2025法案推進,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的重塑效應引發全球關注。
中金公司指出,穩定幣解決了傳統加密貨幣價格波動大的問題,受到眾多投資者和用戶青睞。
這與拉卡拉關系多大呢?據北京商報,業內人士指出,拉卡拉境內外支付牌照齊全、深度參與數字人民幣試點的背景,難免讓市場將其赴港動作與借勢穩定幣謀增長、布局跨境動作掛鉤。正如一名支付行業人士調侃,“資本市場正在炒穩定幣概念,支付圈也跟著熱了起來”。
確實,拉卡拉近期股價暴漲人盡皆知。6月16日漲幅15.34%;次日一度沖高至32.75元,最終收盤報31.70元,漲幅16.16%。截止6月30日,市盈率(TTM)已攀至108.29,33.45元的收盤價較5月23日的18.78元累漲超78%。
熱度足夠撩人,但是否能持續、能持續多久要打個問號。以Kakaopay為例,上周五短暫停牌后下跌10%,監管機構強調需對大幅上漲保持謹慎。花旗分析也在近期報告中給予其“賣出”評級,認為“估值已被高估”。
聚焦拉卡拉,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強調,穩定幣市場和國內支付市場完全是兩回事,盡管市場炒作氛圍濃厚,但沒從拉卡拉的財報中看到任何相關布局。股價可能受到行業政策利好、資金流入等因素的影響。
好的股價需要基本面做支撐。2024年,拉卡拉營收57.62億元,同比下滑2.98%;凈利潤3.51億,同比下滑23.26%;扣非凈利5.53億,同比下滑2.82%。2025年一季度延續滑勢,營收13億元,同比下滑13.02%;歸母凈利1.01億,同比下滑51.71%;扣非凈利8468萬,同比下滑62.97%。
拉長時間看,近四年公司業績波動起伏較大。2021年至2023年營收為66.18億、53.94億和59.38億,同比增長18.98%、-18.50%和10.09%;歸母凈利10.83億、-14.37億和4.58億,同比增長16.31%、-232.74%和131.85%。
好在2024年,公司經營現金流凈額達到8.99億元,同比增長137.79%。然2025年一季度又驟降94.95%,僅為1672.73萬元。主因是營收下滑和支付交易金額下降。同時,負債率達到66.32%,同比增長3.14%。短期負債4.52億元、同比增長96.62%;貨幣資金60.94億元、同比下降4.24%。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認為,業績下滑、負債率高企,拉卡拉此次計劃再上市除了國際化擴展,也有自身補血需求。而港股向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理性務實,對盈利能力和成長性要求較高,拉卡拉當前的盈利水平和估值邏輯是否能在H股市場獲得認可,仍需進一步觀察。
2
罰單面面觀
做好合規必答題
成長性之外,合規穩健度也是上市公司的價值底座。
早在2011年,拉卡拉就首批獲得人民銀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是國內領先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不過,先發優勢也代表著責任擔當。尤其監管趨嚴背景下,扎牢合規籬笆,夯實價值底座是一道繞不開的必達題。
回望2024年,拉卡拉不乏大額罰單。合規成本上升,對支付業老兵不是加分項。
如2024年8月,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且未能提供真實、完整的檢查資料,拉卡拉成都分公司被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69.31萬元、罰款319.92萬元,處罰公示期長達五年。
當年9月,因未落實真實、完整、可追溯和全流程一致性的要求;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要求;未將商戶資金結算至其同名銀行結算賬戶等違法行為,拉卡拉被警告并罰款406萬元。時任拉卡拉總經理陳某、時任拉卡拉副總經理吳某均遭警告,并分別被罰15萬元。
拉長時間線看,2023年8月,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可疑交易報告,以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的違法違規行為。拉卡拉被罰875.4萬元。
2022年因“跳碼”事件,置于輿論質疑旋渦。所謂跳碼,是指支付機構按照優惠費率為并不該享有優惠的商戶辦理結算。舉例來說,支付機構對外以0.6%的手續費向商戶結算,對內則以0.38%、甚至0手續費向銀聯報送,中間這部分就被收單機構收入囊中。
2022年,拉卡拉營收下滑,凈虧14.37億元,歸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據藍鯨財經,此次事件涉及退還資金近30億元。
誠然,上述罰單具有滯后性,不代表當下情形。但在強監管、去風險、高質量大勢下,合規經營已是企業的基本功。從上述罰因看,存在二次“翻車”現象。貴為“支付第一股”,如何查漏補缺、夯實風控籬笆時不我待。
行業分析師孫業文認為,此次港股上市,拉卡拉邁向國際化,跨境支付等業務更考驗基本功,需強化合規管理,提升內部審核機制,確保交易真實合規。尤其當前支付行業費率趨薄,機構紛紛拓展“支付+”解決方案,如異業合作、“支付+SaaS”等,而這些模式對合規性要求極高,大型機構對合作方的客訴率和違規行為設定了嚴格標準,甚至“一票否決制”。
3
轉型路在何方
支付業務占比89%
大股東擬“清倉式”減持
不算多苛求,深入業務面,拉卡拉正處在轉型升級的角力時刻。
2005年,孫陶然創立拉卡拉,早期與銀聯合作,在全國便利店鋪設終端,滿足信用卡還款、水電煤繳費等需求,構建了覆蓋廣泛的支付網絡。2011年是一個重要節點,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后,拉卡拉全面進入收單市場,并推出多種POS產品,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
然好景不長,隨著支付寶的發展和2013年微信支付的出現,移動支付市場格局迅速變化,拉卡拉個人支付業務交易規模和市占率面臨下滑挑戰。由此,拉卡拉果斷戰略轉型、重點發展服務中小微商戶的收單業務。隨著第三方支付業逐步成熟,公司2019年登陸創業板。2021年營收66.18億元,歸母凈利高達10.83億元。
但隨著發展壯大,單腿走路的風險也隨之顯現。據經理人雜志,截至2024年末,收單為主的支付業務占營收比達89.70%,增長空間有限,拉卡拉亟須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拉卡拉也有危機意識。據長江商報,近年來,公司從傳統支付業務向綜合金融科技服務轉型,發力數字支付和科技服務,試圖改變長期側重于線下硬件,在軟件層面相對薄弱的現狀。
比如科技服務領域,近年進行了重點布局,2023年5月的業績說明會上拉卡拉稱,商戶數字化轉型的巨大需求,傳統支付邊界的打破,服務場景的縱向拓展,支付機構有望在支付收入之外開啟第二增長曲線。公司在不斷強化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供應鏈科技等現有業務;同時開始透過數字支付平臺,和市場上優秀企業服務商,共同建設企業數字化生態。
只是,轉型效果并不多樂觀。據理財周刊、野馬財經,2023年支付業務收入占營收比重為87.28%,較2019年的88.71%變化不大,2024年的89.70%占比甚至還有提升。2023年,拉卡拉科技服務收入3.47億元,2024年為2.83億元,同比下降18.43%。
不禁疑問,上述培育成效如何、第二曲線何時才能養成?當行業競爭焦點轉向生態閉環,拉卡拉支付業務仍占絕對主導,轉型動作是否遲緩呢?
行業分析師王彥博表示,業務結構過度單一,需警惕相應的市場風險。一旦數字支付市場出現波動、政策調整或競爭加劇,公司業績將受到沖擊。即便沒有這些變化,存量競爭也面臨成長天花板,看看連續下降的業績疲態,卡拉卡培育第二曲線的急迫性不言而喻。
打破邊界、場景拓展、數字化生態,都需要研發創新打底,起碼在相關投入方面拉卡拉顯得有些保守。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率為4.52%,2025年一季度回升至4.98%,但仍低于競品移卡的7.71%。
聯儲證券研究院研究員魏爭指出,布局跨境支付和穩定幣服務,首先要具備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在眾多跨境交易的激烈競爭中生存下來。未來在相關領域的監管一定會逐步完善,打造符合監管要求又能夠擴大市場份額的特色支付機構,是一件頗有挑戰的事。
的確,面對行業持續演進、競爭不斷加劇,若缺乏足夠的技術積淀與產品創新能力,“科技平臺”故事可能難以繼續講下去。
另外,拉卡拉常年處于無實控人狀態。公司決策如果出現分歧,易出現無人拍板,影響效率戰機的情況,進而影響企業發展、投資者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Wind數據顯示,聯想控股持股26.14%,其次為孫陶然持股6.91%,孫浩然為第三大股東,持股比2.45%。孫陶然與孫浩然是兄弟關系,二人為一致行動人。
但就在剛剛過去的五月,孫浩然擬清倉式減持:5月20日拉卡拉公告稱,孫浩然計劃2025年6月12日至2025年9月11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1927.09萬股,占剔除回購股份后公司總股本的2.45%。如果此次減持最終頂格執行,孫浩然持股比例將降為0%,徹底退出股東名單。
拉長維度看,2022年至2024年期間,孫浩然已連續三年減持拉卡拉股票。作為第三大股東,頻頻減持可是股價信心的加分項?對公司經營前景預期又幾何呢?
4
從優勢到勝勢
一場突圍仗賽跑
當然,貴為支付第一股,也要看到拉卡拉的實力面。
回望2024年,公司在數字支付領域取得較喜人進展,盡管數字支付業務收入微降0.27%至51.65億元,但支付交易金額達4.22萬億元,其中掃碼交易金額1.36萬億元,同比增長13.27%,占比提至32%。中大型商戶、外卡及跨境支付商戶數量增幅顯著,支付+SaaS服務落地成效突出,AI與業務融合加速。
跨境支付方面,拉卡拉積極布局新興市場,跨境商戶規模和支付交易金額同比增長76%和85%。2024年,為中國品牌出海打造了場景化、個性化、一體化的跨境支付解決方案,服務客戶超12萬家,同比增長80%,跨境支付交易額492億元,同比增長14%。2025年一季度,跨境支付業務繼續保持強增勢頭,商戶規模和交易金額同比再增76%和85%。
在國內市場,拉卡拉積極響應“加強外卡受理環境建設”號召,加大市場拓展投入,提升外籍人士用卡便利性。外卡交易覆蓋全國285個城市,同比增長45%,活躍商戶同比增長2倍,交易金額同比增長4.4倍。
從賽道層面看,拉卡拉此次謀劃二次上市也有一定利好因素。首先,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受到開放且規范的監管態度支持,拉卡拉作為國內首批第三方支付企業之一,A股上市后積累了豐富經驗,品牌知名度較高。其次,國家推動數字經濟、鼓勵企業“走出去”以及發展跨境支付和數字人民幣等政策,為拉卡拉的國際化提供了良好環境支持。
作為“支付第一股”,拉卡拉擁有豐富的中小微商戶資源和數據資產。還得到了千米公司扎實的SaaS服務能力和考拉科技強大的金融科技服務能力的支持。這些優勢使得拉卡拉在進軍產業互聯網、國際化時具有更多競爭力,為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
整體看,自身有積累外部有利好,拉卡拉二次上市也是恰逢其時。但面對業績不振、違規罰單、大股東減持、業務轉型不利等挑戰關口,如何把優勢利好化為破題勝勢同樣緊迫。
能否來一場漂亮的突圍戰、翻身仗,拉卡拉仍在與轉型力度、革新精準度、合規敬畏度、團隊協作性、外部利好的持續時間等賽跑。
本文為首財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