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
家長讓孩子們享受假期的同時
一定要注意防范詐騙
這些詐騙套路要當心!
套路一
網絡游戲類詐騙
詐騙分子一方面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買賣游戲裝備、買賣游戲賬號、游戲代練的廣告,引誘孩子在虛假交易平臺或者私下交易,盜刷父母微信、支付寶和銀行卡余額;另一方面詐騙分子以領取高額游戲福利、免費領取游戲皮膚為由,通過釣魚網站竊取游戲賬號及密碼,讓受害人以“注冊費、押金、解凍費”等名義支付各種費用,待收到錢后,騙子就將受害人拉黑。
1.上網玩游戲千萬不打開商家發(fā)來的不明鏈接、文件、壓縮包,不下載來歷不明的軟件,不加陌生的游戲好友,不接聽來歷不明的電話。
2.不貪小便宜,不輕信免費領裝備、低價代練等說辭;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3.家長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同時也要關注自己和孩子的微信賬號、支付寶賬號的余額。
套路二
兼職類詐騙——刷單返利詐騙
一些學生利用假期做兼職賺取生活費,由于網絡兼職操作簡單,不要求學歷,且不限制工作時間和地點,表面看起來是份不錯的兼職工作。詐騙分子通過抖音、微信、QQ、網頁、論壇等多種途徑廣泛發(fā)布暑期兼職刷單廣告,利用學生急于賺錢的心理,誘導學生主動聯(lián)系刷單。剛開始詐騙分子會快速小額返利,然而,當受害人墊資刷大單要求返利時,詐騙分子就會以刷連單、凍結等理由,繼續(xù)誘導受害人墊資刷單,直到受害人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
1.不要有“貪小便宜”“輕輕松松賺大錢”的心理,不要輕信網上所謂的高額回報,天上不能掉餡餅,掉的只是陷阱。
2.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要求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前期小額的傭金,就是引人上當?shù)恼T餌,那些所謂刷單資金賬戶的“錢”其實就是詐騙分子給你看看的數(shù)字而已。
套路三
“校園貸”詐騙
騙子常常以辦理校園貸需要繳納保險金為由,誘騙學生轉賬匯款;或者以“無條件”“低利息”等話術,誘騙學生借貸,制造違約的假象,并威脅學生償還巨額的違約金,本質上無異于高利貸、套路貸。
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充分認識網絡不良借貸存在的隱患和風險,增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養(yǎng)成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品質,盡量不要在網絡借款平臺和分期購物平臺貸款和購物;積極學習金融和網絡安全知識,遠離不良網貸行為。
套路四
“幫信罪”行為
什么是“幫信罪”?
“幫信罪”即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作為刑法第287條之二,其中規(guī)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lián)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shù)燃夹g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情節(jié)嚴重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中小學生
容易觸及“幫信罪”的兩種行為
一、出租出借、販賣“兩卡”
所謂的“兩卡”一般是指電話卡、銀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賬戶等。非法買賣“兩卡”,會受到法律懲處或者信用懲戒,十分讓人痛心。
二、搭建詐騙通信設備
如今,犯罪分子將服務器從境內轉移至境外,將通訊工具從大眾軟件改為境外密聊軟件或境內小眾聊天軟件。這類利用新空間、新設備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技術性極強,增大了案件查辦的難度。未成年人涉世未深,不法分子在密聊軟件上通過花言巧語哄騙未成年人提供個人信息等內容,使其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幫兇”,甚至犯下“幫信罪”。
1、切不要因為一時貪念而把自己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等重要的個人信息出借或出售他人,以免成為網絡洗錢犯罪的幫兇,讓自己滑入違法犯罪的深淵。
2、重視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注意保護個人信息以免給自己的個人信用記錄造成不良影響。
3、發(fā)現(xiàn)非法買賣身份證件、銀行卡、手機卡、對公賬戶、U盾等違法行為時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共同維護健康良好的網絡金融環(huán)境!
來源:江門公安
編輯:方曉暉
一審:魏平
二審:林艷
三審:陳裕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