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蕻先生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詩人、學者,更是中國比較文學學科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重要先驅。今年是趙瑞蕻誕辰110周年,恰逢此時,他的兩本翻譯與研究名作《紅與黑》《魯迅〈摩羅詩力說〉注釋·今譯·解說》重新出版。6月27日,“在文學中尋找永恒的榮光——趙瑞蕻教授新出版著譯作品分享會”在南京圖書館舉辦。
“我們告慰趙瑞蕻先生與楊苡先生的最好方式,莫過于珍藏其智慧結晶,并使之惠澤后世。”南京圖書館副館長黃世剛介紹,南京圖書館于2024年8月正式落成開放了“趙瑞蕻楊苡專藏室”,至今已迎來超2萬名讀者。“值專藏室開館周年之際,我們欣喜地見證其不朽之作煥發新生。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這場分享會,深切緬懷趙瑞蕻先生這位在文學翻譯與比較文學海洋中勇敢開拓、執著馳騁的先驅者,也期望能促進學界、出版界、圖書館界及廣大讀者的交流互動。”
1944年,趙瑞蕻翻譯的《紅與黑》刊行,這是國內第一本《紅與黑》的中譯本。但這版《紅與黑》并不是完整本,只包含原著上卷的內容。趙瑞蕻一直對《紅與黑》念念不忘,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重譯《紅與黑》的工作,但最終未能完成。為完成趙瑞蕻的夙愿,他的研究生們開始了共同努力,南京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唐建清完成了趙瑞蕻譯稿的整理與錄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范東興補譯了后面的42章和全書章節題詞,魯迅研究學者、魯迅博物館原常務副館長黃喬生寫了導讀。
《摩羅詩力說》是26歲青年魯迅的戰斗檄文,這篇以文言寫就的輝煌文論,推介歐洲的革命浪漫主義,引述大量多語種文獻,涉及古今中外眾多典故,既豐富又古奧。《魯迅〈摩羅詩力說〉注釋·今譯·解說》是趙瑞蕻先生為《摩羅詩力說》所作的注釋、翻譯與解說,以深厚扎實之功,逐字逐句精心注解,疏通涵義,自問世起即受人稱道。
現場,春風文藝出版社首席編輯姚宏越回顧了新版《紅與黑》出版的緣起。2020年前后,他到南京拜訪楊苡,正巧唐建清也在,楊苡就提到了趙瑞蕻先生翻譯的《紅與黑》的出版。唐建清建議,請范東興續譯《紅與黑》。“幾年后,黃喬生老師聯系我,問我是否有出版《紅與黑》的可能,我才知道范東興老師已經把這部書的后半部分翻譯完成了。于是,春風社有機會出版了趙瑞蕻、范東興兩位老師翻譯的經典的《紅與黑》。”
《魯迅〈摩羅詩力說〉注釋·今譯·解說》出版方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心主任沈衛娟說,趙瑞蕻先生對魯迅《摩羅詩力說》的注釋、今譯與解說,不僅是一部嚴謹的學術著作,也是一座連接現當代讀者與魯迅思想的精神橋梁。南大出版社此次再版趙瑞蕻先生的這部著作,既是向前輩學者致敬,向南大的學術傳統致敬,也是對當下文化需求的回應。“希望這個全新的版本,能夠幫助更多的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更好地理解這部‘書中之書’的現代價值,讓歷經時間淬煉的學術思想和智慧,繼續照亮當代人的精神世界。”
“我父親翻譯《紅與黑》的時候,國難未除,生活顛沛。而在柏溪——重慶嘉陵江東岸的一個小山村里,卻有著難得的幽靜和安詳。《紅與黑》第一個中譯本就在這里誕生了。”趙瑞蕻、楊苡長女趙苡說,“《紅與黑》的主人公于連,那個英俊瀟灑、浪漫天真、向往高貴生活但又求之不得、最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而犧牲的于連,應是精神上與我的父親有著某種共鳴,所以他才從懵懂少年時代開始就一直念念不忘這部作品。”
“我熟悉爸爸的這兩本書,對它們非常珍愛。《魯迅〈摩羅詩力說〉注釋·今譯·解說》是他在上世紀80年代參與推動我國比較文學事業的背景下,將他年輕時翻譯的魯迅力作加以精準注釋和解說完成的一部嘔心瀝血之作。”趙瑞蕻、楊苡次女趙蘅說,“《紅與黑》則是家中的鎮宅之寶,常年放在客廳柜子中。今天新版得以出版,是父親和他的研究生師生情深的結晶。”
在對談環節,嘉賓們追憶并探討了趙瑞蕻先生生平、創作和學術成就,以及與學生間的深厚情誼。93歲的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吳新雷回憶起在老師客廳里暢談的往事,現場獻唱了一段常唱給老師聽的《牡丹亭》昆曲片段。
“趙瑞蕻楊苡專藏室”開放以來,趙瑞蕻的三個子女趙苡、趙蘅和趙蘇陸續向南京圖書館捐贈了部分藏書、手稿和物品,充實了專藏室的內容。分享會現場,趙苡、趙蘅向南京圖書館捐贈了《紅與黑》《魯迅〈摩羅詩力說〉注釋·今譯·解說》,供讀者研讀學習。
江南時報記者 錢海盈 張雅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