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遠縣南部的民富村,有這樣一位黨組織書記,她以“姜早民勤村富”的初心,帶領黨員群眾在產業振興、基層治理、人才培育的實踐中沖鋒在前。她就是民富村黨總支書記劉紅,一位用行動詮釋“為民服務”宗旨的基層黨員干部,用實干作風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幸福成果。
以學促行,做作風建設的“引路人” 。“不當‘看熱鬧的局外人’,要當轉作風的‘先行者’?!边@是劉紅在黨員警示教育會上常說的話。自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她將理論學習與作風建設深度融合,搭建起“三會一課+線上推送+上門送學”的立體學習模式,為年老黨員開院壩會、與流動黨員電話微信聯動,實現學習教育全覆蓋。在警示教育中,她聚焦農村黨員“學什么、怎么做”,以違規吃喝、大操大辦等身邊案例為教材,組織開展專題討論,帶著黨員算清“作風賬”“民生賬”?!翱吹洁彺妩h員因醉酒駕駛被處理的案例,我們更明白作風建設就在身邊?!币晃焕宵h員感慨道。劉紅還帶頭查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通過“干部帶頭改+鎮村協同改”,讓群眾看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產業突圍,做致富路上的“破局者”。 “讓生姜產業持續富民,是我們必須破的題?!泵鎸θ罕妼Ξa業發展的期盼,劉紅把“早子姜”作為突破口。當“煤改電”技術因群眾觀望遇阻時,她發動黨員帶頭投入150萬元引進4臺電鍋爐,用“每噸節省能源成本300元、人工成本200元”的實效打消村民顧慮;為解決姜種采購成本高的問題,她帶領村干部在山區鎮試點20畝本地姜種培育,同時推動大戶籌資新建14個凍庫,將姜種儲備從900噸增至2800噸,每年為姜農節約成本500萬元。在她的推動下,民富村建立“手拉手勞務合作社”,推行“姜椒+玉米”輪作模式,既做優早子姜產業,又壯大無花果、七星椒等傳統產業。如今,村里每年提供季節性崗位2000余個,勞務收入超2000萬元,集體增收超25萬元。村民們都說:“劉書記帶我們種的‘早子姜’,成了真正的‘團結姜’‘致富姜’!”
治理創新,做鄉村建設的“實干家”。 “村子美不美,關鍵看群眾參與不參與?!贬槍θ罕娮畛畹摹傲鶅袅槨北3蛛y題,劉紅想出了“三個辦法”,先帶著黨員干部挨家挨戶“磨嘴皮子”講政策、“磨腳皮子”做示范,累計改造民居562戶,讓130戶低收入群體住上安全房;再將公共區域保潔“劃片定責”,聘請“六類人員”參與維護,用集體經濟保障運維;最后成立“農家小院自治委員會”,通過積分兌換日用品、評選“衛生示范戶”,讓村民從“看著干”變成“搶著干”。自積分制推行以來,村民參與衛生整治的積極性大大提升,村容村貌從 “一時美” 邁向 “持久美”。有村民打趣說:“現在哪家衛生沒做好,庭院長上門‘敲黑板’,大家都不好意思落后!”
黨建領航,做組織建設的“鋪路石”。 “換屆不是‘交棒’,而是要為村子鋪好‘長遠路’。”面對黨員群眾對班子接續的擔憂,劉紅提前謀劃人才培育,回引3名村級后備力量,其中1人是四川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推動村干部、小組長中致富帶頭人占比超60%,平均年齡降至35歲;建立“新農人能量站”,與省農科院合作開設試驗站,定期開展農技培訓;打破“菜販子”收購模式,培育20余個帶貨主播,通過直播年均銷售生姜5600噸,金額達5000余萬元。 “劉書記總說,要讓年輕人‘有事干、能干事’?!焙髠涓刹啃∮胃鴦⒓t參與村級事務鍛煉已有一年。這種“傳幫帶”模式,讓民富村的黨建活力持續增強,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頭活水。
從“早子姜”產業的技術革新,到村容村貌的蝶變;從黨員隊伍的作風淬煉,到后備力量的薪火相傳,劉紅用11年的堅守,在民富村勾勒出“姜早民勤村富”的實景畫卷。劉紅書記正是新時代基層黨員干部的榜樣縮影——她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難題,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