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寧路街道城運中心聯合滬尚回收、門責自律團隊,在溪夢園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盡管天氣多變,但志愿者們的熱情絲毫不減,通過趣味互動、現場回收、上門指導等形式,向居民和商戶傳遞垃圾分類知識,倡導綠色低碳生活。
活動現場:趣味科普,便捷回收
在昌平路街區的溪夢園內,熙熙攘攘的居民有序地站在活動攤位前,垃圾分類志愿者們向過往居民發放宣傳手冊,并通過“卡片投遞挑戰”等小游戲,幫助大家快速掌握分類技巧。不少居民在游戲中發現,原來生活中容易被混淆的垃圾(如大棒骨、化妝品瓶等)都有明確的分類標準,紛紛表示“漲知識了”!
滬尚回收團隊更是將服務搬到現場:居民帶來的紙箱、塑料瓶、舊衣物等可回收物,工作人員當場稱重、結算,并指導大家使用“滬尚回收”小程序預約上門回收。剛體驗完服務的李阿姨笑著說:“以前總覺得攢廢品占地方,現在手機一點就有人上門收,太方便了!”
商戶聯動:門責自律,分類更精準
活動還特別聯合門責管理團隊,對沿街商鋪開展“一對一”分類指導。志愿者們走進餐飲店、便利店等,檢查分類容器設置情況,并針對易錯點(如奶茶杯、一次性餐具等)進行講解。某餐飲店店長王先生表示:“我們每天都會做好干濕分離,但細節上還能再優化。這樣的指導很實用!”
居民心聲:垃圾分類已成習慣
參與活動的年輕白領小陳分享道:“自從上海推行垃圾分類后,我和室友在家就養成了分類習慣。這次學到可回收物能‘變現’,以后更要認真分!”另一邊的牙科診所內門責自律示范店的金色標牌掛在店里最顯眼的位置。保潔員劉阿姨的記賬本上,可回收物專屬收入清晰記錄著每月穩定的額外收益,“分類后的紙箱、飲料瓶單獨處理,既保持了店面整潔,又增加了實際收益。
此次宣傳活動不僅提升了居民的分類意識,更通過“滬尚回收”的便捷服務和商戶的主動配合,讓垃圾分類真正融入日常生活。下一步,江寧路街道將持續推廣智慧回收模式,結合門責管理強化商戶分類實效,共同打造整潔、低碳的社區環境。
(資料:江寧路街道)
上觀號作者:上海靜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