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快遞小哥作為城市運轉的重要“毛細血管”,在服務中常遭遇“進門難、休憩難、融入難”等現實困境。新江灣城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在街區、小區不同層面精準發力,系統推進“騎手友好城區”建設,將暖心服務延伸至“最后一百米”。
聚焦“進門難”,小區服務精準破題
轄區國安一居民區、上海院子等居民區黨總支牽頭召開社區、物業、業主代表三方座談會,直面“電瓶車進門難”痛點,剖析配送效率低、尋路耗時長等癥結,搭建協商平臺,凝聚治理共識。綜合居民、小哥意見共同制定《“小哥專車”騎行友好公約》,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友好公約。
騎手友好地圖
針對中凱城市之光、建發璟墅等中高檔小區道路復雜、尋址困難問題,在入口處設置清晰樓棟標識與平面示意圖,繪制“騎手友好地圖”,讓配送員進小區“不迷茫”。
電動搬動車
面對人車分流小區大件貨物搬運難題,居民區黨組織聯合物業出資采購“電動搬動車”,并由物業負責日常維保,顯著減輕快遞員體力負擔,提升末端配送效率。居民區共建單位也向小區捐贈小型推車,供快遞小哥送米、油、水等重物使用。
升級“加油站”,街區服務全面覆蓋
去年底,街道聯動“江灣里”商圈運營方與美團、餓了么、達達等平臺企業,簽約共建楊浦首個“騎手友好商圈”,創新打造“1個核心陣地(驛站)+5大服務功能+1套協同機制”的“1+5+1友好場景體系”,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全方位、立體化支持。
在今年新成立新·尚黨群服務站內打造“i新城24小時驛站”,開設便民服務區、茶歇休閑區、需求對接區、充電自習區等多個功能區,提供熱飲、茶水、微波爐、充電寶、雨傘等輔助服務,為騎手小哥、新就業群體和白領們提供了休息休閑的溫馨港灣。同時,構建“一站一點一圖一圈一冊”友好生態。
“騎手x驛站”解決等單休息難,“騎手臨停點”緩解高峰停車難,騎手友好商圈地圖”優化尋路動線,“騎手友好商家朋友圈”提供優惠餐食和專屬休息區,新興領域服務手冊匯編各類服務信息。建設江灣里商圈“法小新”工作室,推進“三所聯動”觸角向商圈延伸,積極化解新業態商事矛盾。
此外,上海院子居民區聯合工會創新升級“娘家人服務站”,攜手周邊商戶(涵蓋簡餐、美發等)打造“娘家人服務點”網絡,提供專屬優惠與生活便利;同步推出“院子優享卡”,增強新就業群體歸屬感,推動其從“服務對象”向“社區共建者”轉變。
未來,新江灣城街道將持續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升級“騎手友好商圈”服務能級,在破解“最后一百米”配送難題、完善休憩補給網絡、促進社會融入等方面持續深耕。同時積極引導騎手、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與志愿服務,實現從“服務對象”到“治理力量”的轉變,共同締造更有溫度、更具活力的美好城區。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