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 2025 年學術會”在福州啟幕。本次會議由中國老年醫學會中醫藥分會主辦,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與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聯合承辦,匯聚全省心血管、內分泌、神經醫學領域專家,圍繞 “絡病理論創新與慢性病中西醫協同防治” 展開深度交流,為“健康福建”建設注入中醫藥智慧。
慢病(絡病)防治中國行暨福建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 2025 年學術會現場
開幕式上,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陳武進教授、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處錢新春處長先后致辭。錢新春強調,閩派中醫藥底蘊深厚,絡病理論作為中醫藥原創思維的重要延伸,在冠心病、糖尿病等慢病防治中獨具優勢。陳武進則指出,專委會將以學術交流為紐帶,推動絡病理論與現代醫學融合,賦能臨床診療升級。
學術交流:絡病理論與多學科診療交融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李翠云教授會上發言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李翠云教授以《絡病理論體系構建及其應用轉化》為題,系統解析脈絡學說營衛理論的內核。李教授特別指出,絡病理論的系統干預思維為慢病全周期管理提供核心支撐,并分享了通絡藥物在改善微循環、降低消融術后房顫復發風險、降低心衰再入院風險等環節的國際循證突破。
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吳志勇教授會上發言
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吳志勇教授解讀《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指南(2025)》時強調,新版指南關注冠脈大血管再通同時關注微循環暢通, 更關注全面管理,新增通絡藥物通心絡治療抗心肌缺血、無復流和再灌注損傷,提供了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案。
福州市中醫院許祥云教授會上發言
福州市中醫院許祥云教授從絡病理論切入,解析糖尿病DR(視網膜病變)的優化管理方案,提出“化瘀通絡、益氣養陰、止血明目”的治法,指出基于中醫絡病理論研發的通絡明目,針對DR的多個病理機制變化,改善微循環、抑制炎癥和氧化應激、保護視網膜、抑制新血管生成,為DR防盲治盲提供新思路。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代蓮教授會上發言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代蓮教授聚焦“以患者為中心” 的2型糖尿病綜合管理策略,強調津力達顆粒通過調節糖脂代謝、改善胰島素抵抗,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新發糖尿病風險降低41%,為糖尿病防控提供“通絡方案”。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振華教授會上發言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振華教授解讀《慢性心力衰竭通絡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共識》,指出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在指南指導的標準藥物治療基礎上,建議加用芪藶強心或單獨使用芪藶強心,可以提高運動耐力及生活質量,改善左室舒張功能,填補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衰的證據空白。
福建省羅源縣醫院黃乃澄教授會上發言
福建省羅源縣醫院黃乃澄教授提出“從抗律到調律”的心律失常治療新思維,指出參松養心具有兼多離子通道和非離子通道的整合調節作用,在室性早搏、房顫治療中展現“調律更安全”的優勢,為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溫和的干預選擇。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魏鋒教授會上發言
福州市第二總醫院魏鋒教授匯報《通絡藥物治療腦血管病臨床研究證據薈萃》,重點提到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的TISS研究(通心絡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研究),證實通心絡顯著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神經功能,提高90天神經功能獨立比例,優勢比1.33。并且該研究是首個口服創新中藥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72小時內的RCT研究。
臨床實證:典型病例解碼通絡藥物干預價值
福建省老年醫院林璋教授會上發言
針對冠心病反復這一難題,福建省老年醫院林璋教授分享“支架術后仍胸痛”病例,患者在西藥規范治療下仍存胸悶痛,于是加用通心絡以活血通絡、改善冠脈微循環,治療后患者胸痛性質由壓迫性悶痛持續15-30分降低到小于5分鐘,且可自行緩解;活動耐量從步行50米誘發胸痛變為可持續步行200米無不適,證實通心絡可協同西藥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功能狀態,并且安全可靠。
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李云飛教授會上發言
偏癱患者的重生: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李云飛教授講述突發左側肢體無力的腦梗死案例,證實通絡藥物通心絡有助于同時改善無效灌注及抗血小板藥物抵抗,為減殘加油。
莆田市中醫醫院陳杰教授會上發言
心律失常逆轉:莆田市中醫醫院陳杰教授展示頻發室性早搏患者病例,驗證了美托洛爾聯合參松養心治療室性早搏臨床增益更多、療效更優。同時指出《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國專家共識(2016共識升級版)》推薦參松養心用于治療非器質性室早、器質性室早、心衰合并室早、竇緩合并室早的治療,獲得IIa類推薦。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柳江海教授會上發言
心衰的逆襲之路: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柳江海教授分享了一例心衰患者的治療病例,在規范治療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聯合治療,顯著降低了患者的心衰復發風險,印證通絡藥物為心衰治療帶來新希望。
傳承創新賦能健康福建建設
大會閉幕式上,李翠云教授代表專委會總結:未來將以中醫藥傳承+絡病理論創新為雙引擎,深化通絡藥物機制研究,挖掘西藥與絡病理論的協同潛力;同時,推進多中心、大樣本臨床研究,為通絡藥物納入福建地方診療規范提供循證支撐。
此次會議的召開,不僅展現絡病研究的前沿成果,更以“中西醫協同”為脈絡,為慢性病防治開辟新路徑。隨著絡病理論與西醫西藥的深度融合,相信將為廣大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策略和更高的生活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