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說,國足教練組的這波人事調整,看起來不算什么大風大浪,但背后的職業考量卻值得認真琢磨。新任代理主帥久爾杰維奇決定不帶鄭智、陳濤出征東亞杯,這事兒一出,圈內外都議論紛紛,有的說是主帥“立威,有的覺得倆老將“躲雷區。
先說大致背景吧。久爾杰維奇剛剛上任,國足當前正處于調整期,東亞杯則一直被看作“練兵場而非硬杠杠的考核舞臺。此前鄭智、陳濤在教練組里也算是“熟面孔,他們既有資歷、也有歷史包袱。國足這幾年外教頻繁換人,本土教練與洋帥之間的角色分配、權力平衡一直是個繞不開的問題。
但話說回來,這一輪調整是換湯不換藥嗎?其實遠不止于此。很多球迷關心的是:久爾杰維奇“去中方化,是不是在回避內部掣肘,還是另有深意?而鄭智、陳濤的“暫別,究竟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答案其實沒那么簡單。主帥用人本就該有自主權,尤其在關鍵節點,規矩不能亂。可與此同時,鄭智和陳濤這些“自己人,也不該被簡單標簽化成“功績被忽略、責任被放大的角色。中國足球最不缺的,就是“誰背鍋誰尷尬的老套路,但真正該反思的,是管理和分工到底有沒有邊界感。
設想一下,如果讓鄭智和陳濤繼續留隊,萬一成績好轉,外界會不會全攬給外教?一旦遇上波折,是不是又成了“本土教練掣肘?這種“怎么做都不是人的尷尬,實際上反映了國足長年累月缺乏職業分工的困境。說白了,喜愛歸喜愛,質疑歸質疑,教練組的搭建不能只是“誰資歷老、誰關系好,而要看誰適合當前崗位,誰能帶來新思路。鄭智、陳濤選擇暫別,未必不是明智之舉。他們有能力在別的賽場證明自己,不必死磕一個位置。
我個人更傾向于支持主帥擁有絕對用人權,也希望中方教練能有更廣闊的執教空間。中國足球不能總把人事變動和成績波動捆綁在一起,更不能讓“甩鍋成了唯一出口。每個人都該有自己的賽道,每個決定都需要被尊重。久爾杰維奇如果真能帶出點新氣象,那是規矩之下的進步;鄭智、陳濤如果能在其他平臺發光,也不失為中國足球的另一種收獲。
最后還得提醒一句,中國足球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誰一時的智慧或誰的犧牲,而是整個體系的常識與秩序。教練組的進退,沒有絕對對錯,但職業邊界和基本公平不能亂。如果總把人安排成“替罪羊,誰還愿意真心投入?規矩立住了,才有希望談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