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設持續高速推進、基礎設施規模日益龐大的當下,工程結構的健康監測成為保障公共安全、延長設施使用壽命的關鍵環節。2025 年 9 月 17 日至 19 日,備受矚目的 2025 天津第五屆國際工程結構健康監測技術與應用展覽會,于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盛大啟幕。作為行業內極具影響力的盛會,本屆展會以 “精準監測?穩固未來” 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 20 余個國家和地區的 300 余家頂尖企業、科研機構踴躍參與,展覽面積達 3.5 萬平方米,全方位呈現了工程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的前沿技術、創新產品與成功應用案例,為推動行業技術升級、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
前沿科技聚焦,解鎖監測全新視角
踏入展會現場,仿若置身于一個充滿未來感的科技王國,各類前沿技術與創新裝備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融合應用展區,智能化監測分析系統成為全場焦點。此類系統依托深度學習算法,對海量監測數據進行實時處理與深度挖掘,能夠精準識別工程結構的潛在安全隱患,并提前發出預警。例如,某企業展示的橋梁結構智能監測平臺,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對一座大型橋梁全生命周期數據的分析,通過建立結構受力模型,提前 72 小時預測橋梁關鍵部位因荷載變化可能引發的位移與應力異常,為橋梁養護與維修提供科學依據,極大提升了橋梁運營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與效率。
在物聯網與傳感器技術展區,新型傳感器陣列與智能感知設備大放異彩。光纖傳感器憑借其高精度、抗干擾、可分布式測量等特性,在大型建筑結構、隧道工程中廣泛應用,能夠實時監測結構的應變、溫度、振動等參數變化。基于 MEMS 技術的微型加速度傳感器,以其體積小、功耗低、靈敏度高的優勢,實現了對結構振動的精準捕捉,為地震多發區域的建筑安全監測提供有力支持。此外,融合納米技術的多功能傳感器,可同時監測環境濕度、酸堿度以及結構表面的腐蝕狀況,為海洋工程、化工設施的耐久性監測提供關鍵數據。
創新產品薈萃,夯實結構安全根基
展會現場,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監測產品集中亮相,彰顯了工程結構健康監測領域的硬核實力。在自動化監測系統裝備展區,集成衛星定位、慣性導航與移動通信技術的位移監測終端備受關注。該終端能夠在復雜環境下實現毫米級定位精度,為超高層建筑、大型水利樞紐等重要工程提供穩定可靠的位移監測服務。智能巡檢機器人同樣吸引了大量觀眾駐足,這些機器人搭載高清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超聲波探傷儀等設備,可自主規劃路徑,對橋梁、隧道、地下管廊等結構進行全方位巡檢,通過智能算法自動識別裂縫、滲漏、松動等病害,有效降低人工巡檢風險,提高監測的準確性與全面性。
在無損檢測與評估技術展區,相控陣超聲檢測設備、激光全息干涉測量儀等高端裝備展示了先進的結構缺陷檢測能力。相控陣超聲檢測設備通過精確控制超聲波的發射與接收角度,能夠對復雜結構內部的微小缺陷進行高分辨率成像,為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的質量檢測提供精準數據。激光全息干涉測量儀則利用激光干涉原理,對結構表面的變形進行非接觸式測量,檢測精度可達微米級,適用于對古建筑、大跨度橋梁等對檢測精度要求極高的工程結構進行健康評估。
多元成果展示,激發行業協同活力
本屆展會不僅是技術與產品的展示舞臺,更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臺。在數字孿生與虛擬仿真技術展區,1:1 還原的數字孿生工程模型成為全場焦點。這些模型融合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與實時監測數據,構建出與實體工程實時同步的虛擬鏡像。工程管理人員可在虛擬環境中模擬極端荷載、自然災害等場景,提前預判結構響應,優化應急預案。在模擬地震對某大型體育場的影響時,數字孿生模型精準預測了場館關鍵部位的受力變化與潛在破壞模式,為加固改造提供了科學依據,真正實現了 “以虛強實” 的智慧運維。
產學研合作成果展區中,一系列聯合研發的創新解決方案彰顯了協同創新的強大力量。高校與企業聯合開發的基于物聯網的古建筑健康監測系統,通過在古建筑關鍵部位布設無線傳感器,實時采集環境溫濕度、風速風向、結構變形等數據,并通過云平臺進行遠程傳輸與分析,成功將古建筑病害預警時間提前至數月甚至數年,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針對老舊小區改造中的結構安全監測難題,多家企業推出的低成本、易安裝的一體化監測設備,集成了位移、傾斜、裂縫等多種監測功能,通過太陽能供電與 4G/5G 通信,實現 “即裝即用”,已在天津多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成功應用,填補了基層建筑安全監測的空白。
高端論壇論道,共繪行業發展藍圖
展會同期舉辦的多場高端論壇與研討會,匯聚了全球行業精英的智慧與洞見。在 “智能監測技術與工程結構安全韌性” 主題論壇上,專家們圍繞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工程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應用展開深入探討,提出構建 “感知 - 分析 - 決策 - 處置” 閉環管理體系的未來發展方向,強調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工程結構應對復雜環境與極端事件的能力。在 “國際工程結構健康監測標準與規范” 研討會上,國內外專家就統一監測數據標準、優化風險評估模型、完善監測技術規程等議題達成多項共識,推動形成全球互認的技術規范,為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奠定基礎。“智能傳感與監測技術創新應用” 分論壇中,來自科研機構、企業的專家學者共同分享了新型傳感器研發、監測系統集成等方面的最新成果與實踐經驗,為技術創新與產品升級提供新思路。
2025 天津第五屆國際工程結構健康監測技術與應用展覽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工程結構健康監測領域邁入智能化、協同化發展的新階段。從前沿科技的突破到創新產品的落地,從多元成果的共享到行業標準的共商,此次盛會為全球工程建設行業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橋梁。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工程結構健康監測將向著更智能、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邁進,為保障城市基礎設施安全運行、推動工程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構筑起堅不可摧的科技防線。期待下一屆展會繼續引領行業潮流,匯聚全球智慧,共同書寫工程結構健康監測事業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