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如果參議院通過這項瘋狂支出法案,我第二天就成立真正關心人民的新政黨!”
2025年6月30日,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甩出這句話,矛頭直指自己曾豪擲2.75億美元支持的總統特朗普。
導火索是共和黨力推的“大而美”法案——馬斯克稱它將把美國國債上限推高創紀錄的五萬億美元,讓美國徹底淪為“一黨制國家”。
就在一個月前,馬斯克在平臺發起“是否該建新黨”的投票,超過560萬人參與,80.4%投下贊成票。他當時就亮出底牌:新政黨命名為“美國黨”,代表80%的中間派選民。
但誰都沒想到,這位曾被特朗普贈予白宮金鑰匙的科技巨頭,竟調轉槍口成了共和黨最危險的“叛軍領袖”。
政治聯姻的破裂點,竟是一份940頁的法案。表面看,“大而美”法案主打減稅、砍福利、增軍費的三板斧。
但馬斯克一眼看穿要害——國會預算辦公室測算該法案將在十年內新增3.8萬億美元債務,而實際債務增幅可能“遠超4萬億美元”,僅利息支出就激增5510億美元。
更狠的是,法案直接砍向馬斯克的命脈: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特斯拉每年將損失12億美元真金白銀。
法案第899條還埋了顆“全球炸彈”:授權美國政府對征收數字稅的國家實施最高20%報復性關稅。當歐盟國家對谷歌、亞馬遜開征數字服務稅時,美國企業將獲得“以牙還牙”的合法武器。
德意志銀行外匯專家喬治·薩拉韋洛斯點破風險:“這等于把貿易戰升級為資本戰”。
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任職期間,特斯拉市值暴跌7000億美元的慘痛教訓,讓他對政治風險格外敏感。
而這一次,他直接向共和黨議員宣戰:“每個承諾削減開支卻支持此法案的議員,都該在初選中落??!如果這是我活著的最后一件事,我也要辦成它”。
眾議院的小議員們尤其緊張——他們的選區小,馬斯克的資金炮彈足以改變戰局。
當特朗普遞給馬斯克白宮金鑰匙時,兩人可能都沒想到裂痕來得這么快。
這把鑰匙象征著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的巔峰時刻——他曾執掌“政府效率部”(DOGE),試圖用硅谷思維改造官僚系統。
但政治舞臺的聚光燈灼傷了實業:特斯拉市值在他任職期間蒸發7000億美元,歐洲銷量腰斬,董事會甚至偷偷物色接班人。
馬斯克的政治轉身堪稱“教科書級止損”。今年5月他突然宣布大幅減少政治活動,重返特斯拉全職,聲稱要“死守五年”。
但商人的嗅覺讓他無法真正遠離權力游戲。當“大而美”法案威脅到核心利益時,他直接掀翻了牌桌。
馬斯克建黨的底氣,來自一個月前那場560萬人參與的超級民調。80.4%支持率背后,是兩黨惡斗下美國中間選民的集體焦慮。
更現實的問題是:馬斯克無法競選總統——他出生在南非,憲法規定總統必須是本土出生的公民。這意味著即便“美國黨”成立,他也只能扮演造王者而非王。
馬斯克對“大而美”法案最尖銳的指控,是它將引爆“創紀錄的五萬億美元國債”。
前財長勞倫斯·薩默斯發出更專業警告:計入利息滾雪球效應后,實際債務增幅遠超國會預估的2.4萬億,會“動搖美元霸權”。
三重危機正在絞殺美國財政:
老齡化海嘯:社保基金2029年就將枯竭;
醫療通脹失控:政府醫療支出增速是經濟增速的兩倍;
利息黑洞:30年期美債收益率破5%后,償債成本已超軍費。
而“大而美”法案的減稅+軍費雙膨脹,等于給垂危病人注射興奮劑。高盛模型顯示,其關稅條款還會推高核心通脹1.2個百分點,重演2008年金融危機的風險劇增。
法案第899條被稱作“全球資本狙擊槍”。它允許美國對征收數字稅的國家實施階梯式報復關稅,初始稅率5%,每年漲5%,最高可達20%。
首當其沖的是歐盟——德國正計劃對谷歌、Facebook征收10%數字稅,法國已開征類似稅種。
但子彈可能回旋擊中開槍者。意大利裕信銀行發出預警:過去十年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債翻了一倍以上。
若資本戰開打,海外資本可能拋售美元資產,“動搖美元避險貨幣地位”。查塔姆研究所更直言,這將“從根本上動搖全球對美國開放市場的信心”。
馬斯克憤怒的核心密碼藏在法案第317頁——取消7500美元/輛的電動汽車稅收抵免。
對特斯拉而言,這意味著每年12億美元的直接損失。他在痛斥:“這是給夕陽產業施舍,卻嚴重損害未來產業!”
商業邏輯上馬斯克并非無理取鬧。特斯拉高度依賴政策紅利,而共和黨傳統能源偏好正在逆轉產業方向。
更諷刺的是,馬斯克曾為特朗普當選豪擲2.75億美元,如今卻看著自己的政治投資變成商業負資產。
當馬斯克誓言在法案通過后“第二天建黨”,他手握三張王牌:
資金優勢:全球首富身家可支撐全國競選機器;
媒體霸權:平臺相當于免費宣傳陣地;
中間派真空:80%選民厭倦兩黨惡斗。
但困局同樣明顯:除了無法競選總統的硬傷,眾議院小選區利于他精準打擊個別議員,參議院全州選舉卻需要海量資金覆蓋。更重要的是,政治不是商業,選民忠誠度遠比客戶更難買。
民主黨此刻正暗中竊喜。少數黨領袖舒默已啟動“念稿拖延術”——打算把940頁法案逐字朗讀拖過7月4日表決期限。馬斯克與共和黨的內訌,給了對手絕殺機會。
特朗普輕描淡寫回應:“馬斯克是個很棒的人,但最近行為不合適”。潛臺詞很直白——利益受損的商人急了。金主與政客的蜜月期結束了。
馬斯克的新政黨宣言,與其說是政治理想,不如說是資本對政策反噬的暴力矯正。
當560萬投票者在平臺按下支持鍵時,他們或許沒意識到:美國政治真正的分裂不在左右翼之間,而在體制高墻內外。
科技寡頭以民意之名挑戰政黨機器,這場豪賭的籌碼早已超越五萬億美元國債。
參考信源:馬斯克再次威脅:如果“大而美”法案通過,馬上成立“美國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