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V網友說了一句“肺腑之言”:“美國不可怕,可怕的是腐敗”,在沒有戰場硝煙的和平年代,即便美國有破壞產業鏈的危險,但比美式破壞更大的危險是瘸敗,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過程中既要聲勢浩大地反對美式霸權,又要旗幟鮮明地反對一切經濟和社會的腐敗行為。
由大V的說法聯想到一句“改變銀行不可怕,可怕是要銀行破產”。馬老師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就去改變銀行”,對馬老師這句話要作正面理解,也就是說要通過互聯網技術來改變銀行的服務方式,把銀行服務從低效而惱人的排隊中解放出發,只有提高服務效率,銀行才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從互聯網技術與金融的滲透和融合中產生了互聯網金融,網上銀行為客戶帶來了便利性和及時性。讓銀行破產的高風險因素不是來自作為金融創新方式的互聯網金融和網上銀行,而是來自高負債企業的加杠桿操作,由于開發商和實體大企業的負債主要是銀行借款,依據新經濟哲學的等效原理和權效原理,開發商和實體大企業的破產其實是要銀行破產。
讓銀行破產或免去債務的企業不是好企業,讓銀行破產或免去債務的開發商也不是好開發商,比如:已破產清算的恒大地產虧欠幾十家銀行的上萬億資金,恒大負債額相當于“吃掉”一個中等省市一年創造的GDP。許家印家族過上窮奢極欲的精致生活,恒大高管拿著千萬年薪,實際上是幾十家銀行和成千上萬的公私儲戶用銀行存款“供養“著他們的高消費和天價年薪。
恒大倒下了,由銀行管理的社會財富損失慘重,不能再讓超大開發商——碧桂園、萬科、融創和綠城等倒下去了,萬科的總負債上萬億,綠城的總負債大約4000億,地方政府的“錢袋子”緊縮,絕無可能采用“財政救市”的措施,最好的方法是“政策救市”,在政策性激活樓市的同時間接性地“救企業”,政策激活樓市,樓市激活開發商;政策盤活市場,市場盤活企業。
樓市“綁架”經濟,救摟市即是救經濟,多地不斷“加碼”樓市,目前只有京津冀的核心城市北京、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和珠三角的頭部城市深圳還在執行限購限價的“樓市舊政”,其它城市已取消了樓市限購。廣州是首個取消雙限的超一線城市,杭州和南京、武漢和成都等新一線城市的商品房隨便買,但樓市下行導致新政效應遞減,居民在購房利用“杠桿效應”時傾向于“經濟心瑆學”的謹慎方式。
雖然出現了史上最寬松的樓市新政,但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后疫情時代的消費降級,“爆雷”的金融平臺和破產的傳統企業層不不窮,特別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下行周期,居民購房的意愿普遍不足,預計高負債開發商的“解套”需要更長時間,同樣的道理即是一致性原理或等理原理,高負債率的大開發商“綁架”多家銀行,計提壞賬的銀行也需要更長的“解套”時間。
開發商和銀行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享共擔遵從新經濟哲學“一致性行為”的共效原理?;ヂ摼W公司應對網絡經濟“寒冬”的基本方式是減人減薪,“雙減”或“瘦身”計劃使得互聯網公司走出經營業績下滑的困境?,F在輪到房地產開發商利用互效原理,效仿互聯網公司,采取雙減或瘦身策略,萬科的王某主動放棄千萬年薪,其它房企的高管不可在經營性收入嚴重下滑時還拿千萬、百萬年薪,否則就是一種自盜公司財產的侵權和犯罪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