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高調駛入亞太海域,試圖以“世紀最大規模部署”彰顯“日不落帝國”的殘存影響力時,中國海軍山東艦編隊早已在南海嚴陣以待。這場看似突發的局勢轉折,實則是亞太海域力量格局重塑的縮影——老牌海上強權的余暉,正與新興海軍力量的崛起形成鮮明碰撞。
2025年6月23日,英國皇家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母??啃录悠抡烈撕\娀?,正式開啟其為期8個月的亞太部署。這艘排水量6.5萬噸、飛行甲板相當于3個足球場的英國海軍主力艦艇,攜24架F-35B隱形戰機及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國拼湊的護航編隊,揚言要“捍衛印太航行自由”。按計劃,該航母戰斗群將訪問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并參與由澳大利亞領導的多國演習及《五國防務協定》年度演練——而上一次英國航母參與此類演習還是在1971年。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專家理查德·丹農甚至宣稱,“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戰斗群足以壓制中國三航母編隊”。但光鮮表象下,是英國海軍的窘迫現實:六年前局座張召忠曾預言,英國耗費70億美元建造的雙航母因財政拮據和技術故障,早已成為“昂貴的累贅”,此次部署更像是拼湊資源的“戰略秀”。
事實上,在英國航母抵近前數周,中國海軍遼寧艦與山東艦雙航母編隊剛完成西太平洋震撼演練。根據日本防衛省數據,5月25日至6月22日期間,遼寧艦編隊經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最遠抵達日本南鳥島以西;山東艦則于6月7日經巴士海峽東進,兩艦在菲律賓以東海域配合,累計完成約1000次艦載機起降,其中山東艦在沖之鳥礁周邊起降超100次,日均起降達30架次。6月22日,山東艦編隊通過巴林塘海峽返回南海,與此前進入東海的遼寧艦形成呼應,徹底打破美國所謂“第一島鏈”封鎖。此時山東艦坐鎮南海,直接對英國航母形成戰略牽制——當英國試圖以“航行自由”為名刷存在感時,中國海軍用常態化部署宣告了地區主導權的變化。
兩國海軍的實力差距在現實中尤為刺眼。英國雖為歐洲唯一擁有雙航母的國家,但其“威爾士親王”號長期面臨艦載機短缺、動力系統故障等問題,此次部署需依賴多國艦艇“撐場面”;而中國海軍不僅擁有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也已海試,三航母體系漸成,且055型驅逐艦等護航艦艇的規模與技術均居世界前列。更具象征意義的是行動自由度:中國雙航母可在西太平洋自如演習,而英國航母時隔半個世紀重返亞太多國演習,卻需依附美國主導的聯盟體系。正如菲律賓分析人士擔憂的,美國深陷中東沖突導致亞太戰略真空,英國此時的介入更顯“象征性”——當英國網友在《每日電訊報》吐槽“中國海軍用一根筷子就能打敗我們”時,這戲謔背后是1840年殖民時代一去不返的現實。
英國航母的亞太之行,本質是西方霸權試圖維持海上秩序的最后掙扎,卻意外撞上了中國海軍崛起的時代浪潮。從山東艦在南海的常態化部署,到雙航母在西太平洋的自由機動,中國海軍以實力重塑著地區安全格局。當英國還在沉迷“炮艦外交”的舊夢時,中國早已通過遠海訓練將戰略影響力延伸至島鏈之外。這場對峙的背后,是國際格局演變的必然:在主權與海洋權益問題上,中國從不畏懼挑戰,山東艦坐鎮南海的姿態,正是對這種戰略自信的最佳詮釋。隨著中國海軍遠海能力的提升,亞太海域的力量天平將進一步向和平穩定傾斜,任何試圖以武力炫耀重塑秩序的幻想,都終將在現實面前破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