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這個專業聽名字就和工程脫不了關系。它聚焦地質勘查與工程技術融合,借助物探、鉆探等技術手段,探查地下地質構造、礦產資源及工程地質條件,為礦產開發、能源勘探、交通基建等提供地質數據支撐,是破解工程建設中地質難題的實用性工科專業。
此外,它更以海外資源勘探實踐,服務“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成為國家資源安全、綠色發展與防災減災的核心技術基石。
而承載這一專業的長江大學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正以七十余載的行業積淀,在武漢市蔡甸區知音湖畔,為懷揣“解碼地球”夢想的青年搭建通往產業前沿的階梯。
從專業實力來看,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堪稱行業標桿。2025年3月,艾瑞深校友會網發布的《2025中國大學一流專業排名》中,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以5★A+的評級位列全國第二,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老牌強校比肩。這一排名印證了專業在學科建設、師資力量、科研產出等核心指標上的卓越表現。
回溯專業的發展歷程,從1950年翁文波院士創立的高級地球物理探測班,這一成績源于其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多重榮譽的積淀。
追溯專業起源,1950年翁文波院士創立的高級地球物理探測班奠定了學科根基,歷經七十余年發展,如今已形成“物探+鉆探+信息技術”的全鏈條培養體系,其課程體系融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能通過處理重力、地磁、地震波等數據,實現對地下數千米油氣資源的精準勘探,被譽為“打開地球寶藏的鑰匙”。
支撐專業實力的,是一支堪稱“勘探國家隊”的師資矩陣。75名專任教師中,教授28人、副教授32人,98%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匯聚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名師、省部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等高端人才。近五年,教師團隊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大專項等430余項,年均科研經費超3500萬元。
面對“深海、深地、深空”國家戰略需求,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積極探索“智能勘探”新方向。教師團隊將深度學習、大數據技術引入地球物理領域,研發出“人工智能識別磁條帶”“基于深度學習的地震數據去噪”等創新方法,并成功應用于尼泊爾水電站地質災害防治等重大項目,專業實力始終走在國內前沿。
在就業與升學方面。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更是有廣闊前景與卓越成就。近三年,專業以超96%的就業率和超40%的考研率,成為能源行業的“人才輸送站”。畢業生廣泛進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國企,以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震局等科研機構,妥妥的就業實力派。
對考生而言,選擇長江大學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意味著獲得三重獨特優勢:一是學科排名全國前列的專業平臺,能接觸到翁文波院士等前輩奠定的學術傳統;二是“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培養體系,從實驗室精密儀器到野外勘探現場,每一次實踐都是職業能力的真實預演;三是對接國家戰略的發展機遇,無論是國內能源保供還是海外資源勘探,都能在時代需求中找到個人價值的落點。
當你戴上安全帽走進野外實習基地,當你在超級計算機前處理地震波數據,你正參與的,是一場跨越山海、連接未來的能源勘探征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