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市金融塔頂的越南國旗在烈日下飄揚,65層玻璃幕墻倒映著湄公河三角洲的貨輪;1600公里外的河內主席府內,越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剛通過新國防預算。
但這些畫面拼出的不僅是地理距離,更是一個國家深不見底的南北鴻溝:當越南南方加速擁抱西方資本時,北方軍營正擦拭從中國引進的防空導彈。
這個曾因大國博弈撕裂過的國度,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親美路線真能帶來繁榮?還是讓歷史悲劇重演?
南方“經濟特區”暗藏分裂引信
如今的越南首都,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韓資樂天超市取代了傳統集市,英語培訓廣告貼滿日資工廠圍墻。
這片曾叫西貢的土地,如今貢獻著全國30%的工業產值和80%的淡水養殖出口,吸引著全球70%的越南外資。但繁華的景象背后,深藏著相當危險的定時炸彈:
三星電子掌控越南28%的出口額,美國英特爾芯片廠壟斷高端制造。南方十二省雖貢獻全國GDP的68%,但核心技術、市場渠道全捏在外資手中。
而越南民眾的價值觀,也已經開始西化裂變:教堂周末能擠滿數千青年,神父布道詞夾雜著“自由市場萬能論”。大學課堂里,教授公然質疑“一黨制是否符合現代經濟”。
更危險的是政治潛規則松動。按傳統“北方管軍隊,南方管經濟,軍隊管經商”的平衡術,南方財閥本該止步紅河三角洲。
但去年越南軍隊電信集團(Viettel)在西貢的5G項目競標中,竟被親美資本聯合壓價出局。這也是過往三十年來,首次有北方背景企業遭南方市場驅逐。
當經濟的權杖都已經開始敲打槍桿子,那么本就如此脆弱的雙邊制衡體系究竟還能維持多久?已經是必須思考的問題。
蘇聯劇本換成美國馬甲
河內軍事博物館里,1979年邊境戰爭展區新增了英文解說詞,把“反擴張”悄悄改成“領土摩擦”。
這種對于歷史敘事的漂白,恰似一個相當危險的信號。畢竟曾經的越南正是用類似話術,將蘇聯包裝成“解放者”:
1978年越南簽《蘇越友好條約》換得每年10億美元軍援,代價是讓金蘭灣變成蘇聯核潛艇基地,直接觸發中越戰爭。
如今美越升級“全面伙伴關系”,第七艦隊訪峴港次數三年翻五倍,西貢舊使館區地塊被美資高價收購改建情報中心。
如今在社交媒體是熱傳的“美軍B-2轟炸機穿越中國如入無人之境”的謠言,源頭竟是胡志明某“智庫”的“兵棋推演報告”。
這種為了對我國進行針對,配合美國展開心理戰的套路。與當年蘇聯教唆越南渲染“中國威脅論”更是如出一轍。
耐人尋味的是經濟依賴度。1980年代越南通脹率700% 時,是北方干部赴華學習“價格雙軌制”才穩住局面。
如今南方囤積的美債一旦被美聯儲加息收割,能救命的反倒是中越邊境那21個陸路口岸:2024年越南農林水產品對華出口激增37%,養活著200萬南方果農。
今年年初越共表決“南北高鐵”計劃時出現戲劇性一幕:南方代表力主采用日本新干線,北方堅持中國標準軌。
爭執焦點根本不是技術標準:日規項目要求拆除北方老舊編組站,3萬鐵路工人將失業;而中國方案能兼容現有中越跨境鐵路網。這條懸而未決的鐵路,也暴露出越南的無解困局:
南方湄公河平原生產全國60%糧食,卻要靠北方友誼關口岸出口;北方重工業區急需南方芯片,但西貢港至海防港運費比到新加坡還貴20%。
美軍顧問以“反海盜訓練”名義常駐金蘭灣,但越南海軍最新獵豹級護衛艦全部署在北方峴港。究竟是為何防海盜,還是另有目標?
甚至河內大學生在胡志明故居宣誓入黨時,胡志明市青年正組團申請澳洲打工簽證;TikTok上“南北口音梗”視頻播放量破億,評論區常演變成“親華還是親美”的罵戰。
當越共中央委員阮春勝公開警告“分裂勢力比任何時候都危險”,他辦公桌玻璃板下壓著張老照片:
1975年北越坦克碾過西貢總統府大門,宣告國家統一。而此刻,胡志明市日本文化中心里,百名越南青年正參加“和服體驗日”。
面對越南暗流涌動,北京的反應堪稱定力教科書:廣西憑祥口岸新建萬噸冷庫,專儲越南火龍果。
云南河口口岸開通“香蕉專列”,越南農產品通關縮至3小時。當美國對越南鋼材加征456%關稅時,我國正反向擴大越南咖啡零關稅配額。
而南部戰區也已經取消了中越邊境實彈演習,轉而聯合越方勘探烈士陵園。近千具1979年陣亡官兵的遺骸,也將在明年前遷回故土。
這種策略背后是清醒認知:越南若再分裂,中國邊境將永無寧日。但若效仿1979年“教訓”模式,只會把越南徹底推向美國。于是我們看到更智慧的解法:
我國領導人今年訪越時專程赴河內大學演講,臺下坐滿南北省份留學生。他身后電子屏打出中越雙語標語:“同志加兄弟”。
這個詞曾從越南教科書消失二十年,此刻重回公眾視野。三天后,越南批準中國承建老街-河內鐵路電氣化改造,采用標準軌距直通昆明。
“越中情誼深,同志加兄弟”。這句話正是越南曾經的領導人胡志明的親筆手書以及秉持的信條。七十五年過去,墨跡已泛黃,但紙背透出的力道依然清晰。
或許越南真正需要的不是在中美間選邊,而是讀懂自身歷史血寫的教訓:依附強權換不來尊嚴,獨立自主才是立國之本。畢竟京族老人有句諺語:竹子能抗臺風,是因根系深扎土地而非攀附大樹。
參考資料:
《中越友好協會理事:南北“鴻溝”,越南為何難彌平》——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