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情報:俄羅斯拉上中國公司,開發克里米亞兩大敏感項目。烏克蘭對外情報局已經多次宣稱“中俄合作對克里米亞進行開發”,之前是扯上電纜鋪設,2025年后更是拿出了港口及其鐵路合作兩大敏感項目,而消息完全依靠捕風捉影獲得。從2014年克里米亞由俄羅斯控制后,烏克蘭一直不認可其擁有對當地的主權,這就導致克里米亞的開發項目變得非常敏感,烏方自然不希望有第三方國家繞開他們進行合作。
畢竟從結果上說,一旦第三方國家和俄羅斯進行合作開發,便等同削弱了烏方對克里米亞地區的掌控力,同時會在國際社會產生一種印象,克里米亞已經不再是爭端地區。
這是澤連斯基不能接受的結果,而烏克蘭情報想要達成這樣的目的只能選擇擴大沖突,根據他們的聲明來看,俄方有意邀請一些具備經驗的大型企業參與當地開發。
至于是不是中國,則沒有確切消息,只不過烏方這邊憑借中俄關系揣測,認為中俄會在克里米亞地區開發建設項目上達成合作,這樣的單方面聲明,屬實讓人無法認可。
關于克里米亞地區,俄烏雙方都主張自己擁有主權,不然也不會圍繞克里米亞大橋多做糾纏,炸毀了一次又一次,俄羅斯也沒有放松對該橋梁的守護。
而這次烏方宣稱中俄將在兩處關鍵地點合作開發項目,無非是想說如果中俄合作達成,這相關地區就能免遭威脅,否則就會引發更大的問題,因此,烏克蘭的行動會遭到限制。
很明顯,澤連斯基沒打算在中烏關系上設置什么不可跨越的障礙,這就表明一旦中俄合作,造成的影響憑借烏方是很難解決了,所以必須提前部署,也就是引動更多的輿論支持。
我們都知道,美方因為參與俄烏調解,目前已經停下援烏物資的輸送,之后就看歐洲國家打算對烏克蘭施加多少幫助,同時搞明白俄羅斯對談判的合格線到底畫在哪里。
至少就現在的情況來說,雙方仍舊沒有相應的會談基礎,都堅持自己的條件沒有動搖,這種場景也讓美國有點失去調解信心,頗有抽身而退的趨勢,烏克蘭潛在援助一走,局勢更難。
所以澤連斯基將中國拉入輿論,無非是強調俄方威脅應該盡快解決,否則歐洲也是會陷入兩難狀態,到時候再想介入其中就會遭遇極大阻力,但這種方式非常不明智。
我們要知道,中方態度早就明確,不會參與沖突國家任何一方的軍事合作,換言之,烏克蘭多次靠挑釁引出話題才比較危險,如果澤連斯基真希望保證中烏關系,更應該謹慎行事。
當然,從2014年開始,歐盟直接禁止成員國對克里米亞進行投資,公開為烏克蘭撐腰,所以能夠獲得合作項目的國家還真不多,只不過因為被歐洲制裁,合作收益可能難以期待。
參考資料:
克里米亞大橋遇襲風險持續,烏方稱中俄企業計劃“合作修建水下隧道”丨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