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軍突襲、俄機中彈,普京不到24小時提談判:這次變臉,不簡單
烏軍特種兵又搞了一波大動作,把俄羅斯的臉面,連著4架軍機,一起炸了。地點選在伏爾加格勒州的馬里諾夫卡空軍基地,凌晨動手,聯合特種部隊、安全局、國防軍三路一起上。
這不是草臺班子的臨時起意,而是一次妥妥的協同作戰,背后如果沒美西方提供精確坐標與衛星支持,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已經不是烏克蘭第一次打進俄羅斯內線了。“蛛網行動”還歷歷在目——那一回,他們甚至摸到了西伯利亞的別拉亞空軍基地,圖-95被炸得滿天火球。
伊爾庫茨克、伊萬諾沃、摩爾曼斯克……一連串機場像被點了穴,戰機不是被毀就是被迫轉場。而俄羅斯,到今天為止,依舊拿不出一個能徹底封堵的防空系統。
這次4架飛機被炸毀還沒滿24小時,普京就突然對外放風,說愿意舉行第三輪俄烏談判,還不忘加上一句:俄方已經準備好了、可以與澤連斯基“最終階段”會談,畫上句號。
你說巧不巧?
別說這只是恰好撞上,別說這只是外交慣例。一向嘴硬的普京,一向不承認烏克蘭有資格“對等談判”的克里姆林宮,為什么會選在一場空軍打擊之后放話和談?
很簡單,這不是認慫,而是籌碼被打沒了。
你打我機場一次,我說沒事;你打我五次,我還嘴硬;但你連續打我本土高價值空軍基地,打掉我戰略轟炸能力,那就是對我手里“核威懾邊緣戰術”的根基在動刀。
圖-95、圖-160不是擺著好看的,它是俄羅斯撐住大國牌桌的底層籌碼。
你連這都能打,我要么反擊到世界震動,要么低頭緩一下節奏——現在,普京選了后者。
但普京這個“低頭”絕不等于妥協。
他講得很清楚,愿意和談,但前提有兩個:一是烏克蘭必須接受現實,也就是東部四州歸俄的地盤不能談;二是澤連斯基得保證簽署的協議具備法律效力,不能未來再撕毀。
說白了,普京在和談前就設了兩道不可能越過的門檻。
澤連斯基真敢承認領土割讓?那他烏克蘭總統的位置怕是連夜下臺;而要保證協議不被下一屆政府撕毀?
這不是談判前奏,這是談判死局。
普京嘴上說準備好了,實際上卻拋出兩個誰都答不了的前置條件,說得動聽,退得巧妙。一邊是“我們愿意停火”,一邊又告訴你:“但你要先承認我贏了。”
那這場仗怎么打得下去?更重要的是,這種話,澤連斯基可以裝作沒聽見,但西方才是真正不愿放人的那一方。
你以為澤連斯基不想休息一下?烏軍被打得夠嗆,東線壓力山大,連“最后的武器計劃”都動了水雷、機器人、空降突襲這類孤注一擲的牌。
但美國不讓停,歐洲在旁邊跟著“加油”,英國更是天天想當下一個丘吉爾。
只要西方覺得這仗還能“拖死俄羅斯”,烏克蘭就不可能真正擁有談判的主動權。
所以普京這波動作,說穿了,是給“國際社會”一個臺階下,也是在告訴國內——我們不是不談,而是你們根本不想停。
可關鍵是,烏克蘭的襲擊還在繼續。不是一兩次,是規模化系統化地打擊俄本土高價值資產。
從無人機、FPV、偽裝集裝箱、衛星引導,一整套打法干凈利落,戰爭不再只是前線肉搏,而是“我用1000美元的無人機打掉你5000萬美元的戰略平臺”。
普京其實明白,烏克蘭背后的支持系統一天不撤,他這邊就得持續防空、持續換機場、持續轉移戰略武器。一旦有一天圖-160、圖-22M3全被炸在地上,談判桌上的發言權就不是談策略了,而是談生存了。
而這也是為何普京突然說起“愿承認烏克蘭主權”,還把“俄烏同屬一族”這套老話搬出來——他知道,輿論戰、道義戰不能再落下風了,起碼得先緩一緩前線節奏。
結局會如何?一句話總結:這輪談判有窗口,但沒退路。
俄方表面在釋出誠意,實則在等烏軍再犯戰略性錯誤;而烏方手里雖然有西方軍援,但能支撐多久、能贏多少地,卻沒人能打包票。
只不過從這次烏軍精準突襲之后普京24小時內主動提和談來看,一個現實已經很清晰了:
戰爭不是靠誰喊得響,而是看誰能打到對方開始“想坐下來”。
而這一點,烏克蘭,這一次,是真的打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