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為啥不結婚、不生孩子?
現在最流行、最普遍的說法是,年輕人之所以不愿意結婚生子,是因為沒錢、生活壓力很大。
這種說法對嗎?
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根本無法反駁。
我今年33歲了,不結婚、不生孩子,我也覺得就是因為沒錢、壓力大,擔心孩子生下來沒時間養、沒錢養。
我會想,假如我有幾千萬——哦不,都不用幾千萬,我只需幾十百把萬,我也敢生一兩個小孩。
然而,我——或者說年輕人不婚不育,真的是因為沒錢、生活壓力大嗎?
不是。
因為,無論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都不支持這種結論。
橫向對比:
很多亞非拉國家比我國還窮,但他們生育率更高。
不說國外,只說國內,也一樣。
就拿各省的數據來看,反而是那些人均GDP最低的省份,生育率是最高的。
貴州、青海、寧夏、云南、甘肅這些經濟相對更落后的地區,生育率位居全國前列。
所以,結論就是:
通過橫向對比,年輕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不是因為窮,事實上反而是越窮越生。
再來看縱向對比:
近50年,我國的老百姓整體是越來越富裕,但生育率反而是越來越低。
看到這里,聰明的你,可能已經發現漏洞了——以上這些對比,它只能說明貧窮并不影響生育,沒體現“壓力大”這個影響生育率的核心要素啊。
你會說,雖然亞非拉那些窮國,他們雖然窮,但大家一樣窮,所以沒什么壓力,國內也一樣,雖然青海、寧夏、云南、貴州這些地方相對落后,但人家生活壓力沒那么大啊。
我國的老百姓,以前雖然比現在窮,但以前都窮得均勻,沒什么壓力,人患寡而患不均嘛,貧富差距大,壓力就更大。
然后你會總結說,生存壓力大,才是導致年輕人不愿結婚、不愿生孩子的罪魁禍首,同時,你也舉例——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雖然發達,但生育率也低;日本、韓國都是發達國家,但他們年輕人生存壓力很大,所以大家都不愿結婚生子。
于是乎,你的結論是:
假如不差錢、沒什么壓力,年輕人就愿意生孩子了。
是嗎?
那你再來看看北歐那幾個國家,人均收入全世界最高、福利全世界最好、全世界幸福指數最高——看病、上學、養老幾乎不用操心,瑞典和挪威一年有5周的帶薪假,每周工作時長不足28小時。
老鐵們,這個條件怎么樣?
世界最好也莫過于此了。
可是,他們的年輕人就愿意生孩子了?
那你看看北歐五國的生育率及排名,是不是也很低?
高度發達、優厚的福利、貧富差距也不大,這樣很多人做夢都不敢想的條件,依然阻止不了年輕人不婚不育啊,這可咋辦?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依我看,問題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自我意識。
什么是自我意識呢?
自我意識就是,人們就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感受、利益放在第一位。
無論做什么事,都會聯想到自己,會問“這事兒跟我有什么關系”“我為什么要干這件事”“干這件事對我來講有什么意義”“如果我不干這件事會有什么后果”……
(薩特與波伏娃,讓人類自我意識覺醒的先驅。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提出“存在先于本質”,強調人先于世界)
有了這個東西以后,人自然而然就不太想生孩子了,因為只要一思考,人就很容易發現,生孩子沒啥好處、不生好像也沒什么太大的影響。
以前的人——大部分人,是沒什么自我意識的,你問他為啥結婚、為啥生孩子,他不知道,他可能會說養兒防老啊、傳宗接代啊,但那些都不是他自己思考的結果。
別說自我意識了,就是“自我”這個東西,以前的人是基本上沒有的,要干什么工作、要跟誰結婚,自己都做不了主,全憑父母安排。
自我意識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為啥古代沒有、近代沒有,偏偏就是現代才有,而且是全世界比較發達的國家都一樣。
這跟工業水平的發展有很大關系。
以前的人,獨自一人是很難活下去的,必須依靠一個集體,而最可靠的集體,當然是家人,所以要多生孩子、壯大家族、互相幫助。
但現在,一個人只要愿意干活,他就能在不求任何人的情況下活下去,在那些高度發達、高福利的國家,一個人甚至是不愿意干活也能活下去,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生育率都很低,北歐五國那種又發達福利又好的國家,生育率更低。
(除了以色列,全世界37個發達國家中,沒有哪個的生育率是高于2.1的——2.1是保持人口更替的最低水平,低于這個數,沒有移民進來的話,這個國家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少)
工業水平的發展,對體力的需求就大大降低了,耕地不再需要男人、捕魚狩獵也不再需要男人,生活中需要重體力的活兒幾乎不存在了——這個時候,女性就獨立出來了。
(波伏娃,《第二性》作者,當代女權主義的奠基人)
女性獨立出來,可以自己工作養活自己,于是就有了自我意識,懷孕、撫養孩子那么繁重的事,就沒幾個人愿意干了——有些人直接不想生了,想生的生一個兩個就覺得夠夠的了,哪像以前,女的從十四五歲開始結婚生子,一直生到三四十歲,加之以前的人壽命短,一個女人,可能一輩子除了生孩子養孩子之外,就沒有機會干任何別的事了。
你看,除了人之外,所有的動物,都不會思考到底要不要孩子、繁衍生息有什么意義,完完全全靠本能驅使,是基因的奴隸。草原上的環境那么惡劣,幼崽長大了就離開母親,但動物們還是會一如既往的繁衍生息;大馬哈魚為了產籽,要歷經千辛萬苦洄游上千公里。
(大馬哈魚歷盡劫難,九死一生,就為了繁衍)
動物們生存環境再危險、活著再困難,還是會義無反顧的繁衍生息,為什么?
唯一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有自我意識,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可不可以不這么做,全憑本能驅使。
所以,別再說什么因為窮、因為壓力大所以不生孩子了,“自我”這個東西一旦根植于人們腦海里,不婚不育就是一個必然的問題,無論你是中藥西藥,都不好使。
這也是為什么,在前文提到的那些高生育率省份中,會出現廣東。廣東是本國最發達的省份,但他的生育率居然也位居前列——跟那些最不發達的省份擠在一起。
廣東雖然經濟發達,但宗族觀念、傳統觀念也是全國最濃厚的地方,那么多憋佬仔脖子上喜歡掛玉牌的現象就足以說明。
如何提升生育率呢?
目前來看,基本上沒有辦法,全世界都一樣無招,可能只有哪天女人不用懷孕了,才能有所改善。
作者|李彎灣
當你開始關注事實,你就不會陷入情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