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太難看”,但誰吃相難看?真不是劉亦菲 —— 是這幫趴在 “神仙姐姐” 身上揣測、吃人血饅頭的人。
白玉蘭獎結束 72 小時內,本應聚焦演技、作品的黃金時刻,卻成了 “缺席羅生門”。一張截圖、一條熱搜,就把劉亦菲拖上 “格局小”“輸不起” 的審判席,真是獎沒拿到,鍋先背上。
熱搜第五的 #劉亦菲沒去白玉蘭 #,僅憑一張空椅子、一個背影,就在社交平臺引發百種猜測。宋佳封 “視后” 無人問津,劉亦菲缺席卻沖上熱搜。娛樂圈八卦常有,但 “誰來誰沒來” 比 “誰演得好” 更受關注,這不就是信息挾持觀眾情緒的集體 PUA?
輿論起勢堪稱熟悉的 “劇本殺”。有人說她 “聽說沒獲獎就走了”,有人爆 “內幕” 稱她因錯估結果傷心離場,還有人說她 “輸不起退賽”。無需證據,扣好情緒動機的帽子,就能讓人百口莫辯。如今的娛樂輿論場,“按劇本猜人心” 比 “按演技說話” 更有熱度。
一張 “疑似組委會主任” 的朋友圈截圖,成了輿論爆點。“尊重規則,方獲同行尊重”,語焉不詳的內容,未經證實就被當成官方回應。若官方真想回應,為何不發聲明、開發布會,偏要靠截圖讓大眾猜心思?這吃相,實在難看。
出席是選擇,不是義務;缺席是自由,不是罪狀。劉亦菲參加了提名晚宴,未出席頒獎典禮也無異常舉動。非要她發微博解釋、曬定位,才能證明 “沒錯”,這分明是將公眾討論變成道德審判。
這屆白玉蘭亮點不少,宋佳憑《人世間》封后實至名歸,蔣奇明拿下最佳男配,多部非 “網感爆款” 作品也靠質量出彩。可最終,沒人記得這些,只有 “劉亦菲去哪了” 的熱搜持續 72 小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