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我們要抱定必死的決心,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1939年,炮火紛飛的歲月里,詩人光未然在黃河的怒濤聲中揮筆疾書。那些滾燙的文字,像一柄燃燒的火炬,照亮了中華民族最黑暗的時刻。每一個“必死”,都是戰士們把胸膛挺向槍口的吶喊,是明知九死一生,也要用血肉之軀筑起長城的悲壯。
如今,當《黃河大合唱》的旋律再次響起,曾經的“必死”早已化作“必勝”。一字之變,跨越八十余載春秋,藏著多少代人拼盡全力的故事?這哪里只是一個字的更替,分明是一個民族從跪著求生到昂首追夢的涅槃重生。
回想當年,日軍的槍炮聲震碎了山河。中國大地滿目瘡痍,工廠被炸毀,農田被踐踏,百姓流離失所。經濟上,日本早已完成工業化,而我們連最基本的槍炮都難以自給;軍事上,日軍的飛機坦克橫行無忌,中國戰士卻只能拿著老舊的步槍,甚至靠大刀長矛與敵人肉搏。
但中國人骨子里有股不服輸的勁兒。中國共產黨扛起了民族的脊梁,在延安窯洞里點燃希望的火種,號召全民族團結抗戰。平型關的槍聲撕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團大戰的捷報讓全國人民熱淚盈眶。東北抗聯的戰士們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原里啃樹皮,華南游擊隊在敵人眼皮子底下打游擊。他們心里都明白,這是一場勝算渺茫的戰斗,可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為子孫后代拼出一線生機。
抗戰勝利后,中國的路依舊難走。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三年自然災害……每一步都走得無比艱難。但中國人就像黃河的水,遇山開路,逢壑架橋。大慶油田的工人們喊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在荒原上建起工業豐碑;兩彈元勛們隱姓埋名,在羅布泊的風沙里,讓蘑菇云騰空而起,為中國撐起保護傘。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起時,中國人又一次展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深圳從小漁村變身國際大都市,義烏的小商品賣遍全球,高鐵像巨龍般穿梭在神州大地。有人說,中國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奇跡,可哪有什么奇跡?不過是無數普通人白天上班、晚上學習,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追趕世界的腳步。
如今再看,我們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嫦娥探月、天問探火;5G技術領跑全球,移動支付改變生活。這些成就背后,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熬過的無數個通宵,是一線工人精益求精的每一次打磨,是無數創業者跌倒又爬起的堅韌。
這一字之變,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引領。從嘉興南湖的紅船,到領航世界的巨輪,黨始終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脫貧攻堅戰場上,數百萬扶貧干部扎根鄉村,讓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疫情來襲時,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筑起守護生命的防線。正是這份初心,讓中國在驚濤駭浪中始終行穩致遠。
今天,是中國共產黨104歲生日。站在新的起點回望,“必死”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精神火種,“必勝”是我們對未來許下的鏗鏘誓言。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貿易摩擦、科技封鎖接踵而至,但別忘了,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在絕境中開出花來。
屏幕前的你,是否也被這百年傳奇觸動?你家里有經歷過這些歲月的長輩嗎?他們又講過哪些讓你難忘的故事?快來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