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怎么調停伊以沖突的?派出包括7架B-2隱形轟炸機在內的125架戰機,發射約75枚精確制導導彈對伊朗境內多處核設施進行轟炸,這也創下了美軍史上最大規模B-2轟炸機出戰紀錄。可見,美國這次插手,擺明了就是要“一擊致命”。
然而,出動戰機是一回事,這些戰機如何抵達伊朗上空又是一回事。就在轟炸發生之后,網上突然莫名其妙出現一種說法,說B-2為了到達伊朗上空,總共需要經過六個國家,其中還包括中國。只不過因為B-2是最先進的隱形轟炸機,所以中國雷達沒能發現。
那么,這種說法到底是如何出現的?可信程度又有多少?
網上曝光所謂的B-2轟炸伊朗飛行路線
這件“皇帝的新衣”其實并不完美
B-2“幽靈”,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了神話色彩。飛翼布局,昂貴的吸波涂層,超過一萬公里的航程,共同構筑了它“全球抵達,隱身突防”的無敵形象。在許多故事里,它就像一個來無影去無蹤的午夜刺客。
但神話終究是神話,這件“隱身斗篷”的設計,誕生于上世紀80年代,它要對抗的是那個時代的主流高頻雷達。可技術總是在螺旋上升,矛與盾的較量從未停止,隨著科技的發展,幽靈的“天敵”早已出現。
現代米波和分米波雷達,就像一張張專門為它準備的大網。B-2追求隱身,把自己的雷達反射面積縮到僅有0.1平方米,如同在雷達屏幕上變成了一只小鳥。但米波雷達的波長很長,當它的波長和B-2的機翼尺寸接近時,就會產生一種“諧振效應”,讓B-2在屏幕上瞬間“原形畢露”。
這就像用一張大眼漁網去撈一條細長的帶魚,雖然網眼很大,但只要魚夠長,總會被某個角度掛住,根本溜不掉。更何況,這件“新衣”本身還嬌貴得不行,它需要恒溫恒濕的機庫進行維護,每一次起飛的成本都堪稱天價。
更不要說,它前進部署的關島基地,或許早已暴露在類似東風-26這類中程彈道導彈的威懾之下。而一個被技術克制、被后勤拖累、被火力覆蓋的“幽靈”,早已不是那個可以任意馳騁的幽靈了。要了解了這臺機器的局限,我們再來看它那次代號“午夜之錘”的飛行軌跡,就會發現其選擇并非膽大妄為,而是一種寫在骨子里的謹慎。
謠言是怎么說的?它說B-2悍然穿越中國領空,如入無人之境。可美軍官方披露的路線圖清晰地告訴我們,主攻的B-2機群自美國本土起飛后,選擇了一條向東的漫長航線:飛越大西洋,經地中海,借道盟友以色列和約旦的空域,最后才進入伊朗。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丹·凱恩在五角大樓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美軍空襲伊朗核設施行動的細節
另一路部署在關島的B-2,其補給路線也只是經過印尼和新加坡。兩條路線,一個核心原則:全程精準地、刻意地繞開了中國的防空識別區。稍微有點常識就能看明白,這哪里是挑釁,這分明是回避。
更有意思的是,行動中還有一支機隊向西進行了佯攻,佯攻的方向,恰恰是靠近中國防御體系的方向。這潛臺詞簡直再明白不過了——在美軍的作戰預案里,中國方向是一個需要用佯動來牽制、需要高度警惕的“硬骨頭”。
是不是在演戲
既然它如此小心翼翼地繞開了真正的硬骨頭,那么這場千里奔襲,究竟炸出了個什么結果?美方初期的宣傳口徑是“徹底清除”,聽上去戰果輝煌,但很快,現實就戳破了這個肥皂泡。
襲擊的目標,如福爾多核設施,根本不是地表的普通建筑。它深藏于山體之下九十多米,外面還覆蓋著厚厚的鋼筋混凝土。這種級別的地下堡壘,即便用上美軍最強的GBU-57巨型鉆地彈,也需要像釘釘子一樣,在同一個點上進行多輪、精準到變態的連續打擊才可能奏效。
后來的證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衛星圖像顯示,設施的地面入口和通風口有損傷,但主體結構完好。周邊國家沒有監測到任何核泄漏,一份被泄露的美國防情報局評估報告也承認,此次空襲僅僅是“將伊朗的核計劃推遲了幾個月”。
一次突襲,幾枚炸彈,想將其徹底摧毀?這在物理上就不太可能。一場精心校準的外科手術般的轟炸,最終卻更像一出敲山震虎的舞臺劇。戲演完了,美、伊、以三方立刻開始新一輪的隔空喊話,劍拔弩張,危機,根本沒有解除。
誰想要這聲巨響
為什么一場雷聲浩大的軍事行動,最后會如此“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答案,要從炸彈背后的華盛頓去找。甚至可以說,這聲巨響,就是美國內部兩種意志博弈后的最大公約數。
當時的美國,內部正上演著一場無聲的博弈。一方,是以華爾街為代表的國際金融資本,他們的石油美元體系與中東產油國深度綁定,伊朗的崛起是對其體系的直接挑戰。所以,他們需要一場真刀真槍的打擊來維護秩序。
另一方,則是代表本土工商業的利益集團。他們更在乎維持美國全球霸權的“神話”,害怕真的陷入另一場中東戰爭的泥潭,從而暴露美軍實力可能被高估的現實。對他們來說,一個“看上去很強”的美國,比一個“陷入苦戰”的美國更重要。
于是,一個擰巴的妥協方案誕生了。“午夜之錘”行動,既滿足了鷹派“必須動手”的訴求,又通過“點到為止”的方式避免了局勢徹底失控。它打了一下,但又沒完全打,既秀了肌肉,又保住了體面。
當迷霧散去
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個“B-2穿越中國”的謠言,它構建了一個極具戲劇性的故事:一邊是無所不能的美軍幽靈,一邊是形同虛設的中國防空。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傳播,因為它精準地迎合了某些固有的偏見,利用了大眾在尖端軍事技術領域的知識鴻溝,更在流量至上的時代里賺足了眼球。
然而,當事實的碎片被一塊塊拼湊完整時,這個故事便轟然倒塌。一臺有著明顯技術短板、維護極其昂貴的80后飛機;一條小心翼翼、刻意避開中國的飛行路線;一場破壞有限、政治表演成分居多的轟炸;一個源于內部政治博弈的打擊動機……
所有這一切都指向同一個結論:謠言,不過是信息戰迷霧中一個虛構的投影。而根據英國皇家戰略研究所的評估,B-2在中國如今由反隱身雷達、預警機和偵察衛星構成的多層防御體系下,突防成功率已低于10%。
所以,幽靈從未飛越長城,它只存在于迷霧之中。質疑可以有,但真相往往會給出最殘酷的答案,不是嗎?
信息來源:
環球時報2025-06-22《美軍空襲行動細節曝光!》
中國日報網2012-12-19《美科學家研制抗干擾量子雷達 可讓隱形飛機現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