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華陽實驗小學某班的畢業典禮上,
學生向老師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由芹菜和豬肉組成的
“束(shù)脩(xiū)之禮”。
在視頻中,學生呈上的芹菜與豬肉組合,并非隨意而為。這背后是源自周代的“束脩之禮”傳統。
“束脩” 一詞,最早出自《論語?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這里的 “束脩”,指的是十條干肉,是古代學生與教師初次見面時奉贈的禮物,用以表示敬意。在孔子所處的時代,教育尚未普及,能夠接受教育的人大多出身貴族。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主張 “有教無類”,不論學生的出身貴賤,只要送上十條干肉作為見面禮,他都愿意教導。這一舉措打破了當時貴族對教育的壟斷,使更多人有機會接受知識的熏陶。
隨著時間的推移,“束脩之禮” 逐漸演變,其內涵也日益豐富。除了最初的干肉,后來又加入了其他物品,形成了 “束脩六禮”。這六禮分別是:臘肉條(寓意弟子的心意)、芹菜(象征勤奮好學、業精于勤)、棗子(代表早早高中)、蓮子(蘊含苦心教學)、紅豆(表達鴻運高照)、桂圓(寓意功德圓滿)。每一種物品都承載著學生對老師的美好祝愿和深深敬意。
內容來源 |句視頻、 南孔文化
編輯 | 成萌
校對 | 侍文
審核 | 張瑋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