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默然
七月的太陽火辣辣地烤著湖面,周志強坐在自家小餐館門前的樹蔭下,搖著蒲扇,瞇眼望著波光粼粼的湖面。這個湖他太熟悉了,從小就在里面撲騰,村里人都叫他"浪里白條"。
"老周,來碗涼面!"有熟客招呼道。
周志強應了一聲,正要起身,余光卻瞥見湖中央有個年輕人正在游泳。那小伙子游得挺歡實,正向湖心的竹排游去。周志強皺了皺眉,那竹排下面纏著不少舊漁網,前兩天還有人差點被纏住。
他端著涼面出來時,又往湖里看了一眼。這一眼讓他心頭一緊——那個年輕人不見了。湖面平靜得異常,只有竹排輕輕搖晃。
"老李,剛才那個游泳的小伙子呢?"周志強問旁邊的食客。
"沒注意啊,可能游到別處去了吧。"
周志強放下碗,快步走到湖邊。他數了六十秒,水面依然平靜。壞了,肯定出事了。他脫下汗衫,一個猛子扎進水里。
湖水比想象中渾濁。周志強睜大眼睛,憑著記憶向竹排下方游去。果然,在竹排下方兩米處,他看到了那個年輕人。對方被一團漁網纏住了腿,正在拼命掙扎,嘴里不斷冒出氣泡,顯然已經嗆水了。
周志強迅速游過去,從褲兜里掏出隨身帶的小刀。他年輕時在水下摸甲魚養成的習慣,總帶著刀防身。漁網纏得很緊,年輕人的掙扎反而讓情況更糟。周志強拍了拍對方的肩膀,示意他冷靜,然后開始割網。
水下的時間過得特別慢。周志強感覺肺部開始發緊,但他知道這時候浮上去換氣就來不及了。他加快手上的動作,終于割斷了最后一根纏住年輕人腳踝的網繩。
拖著已經失去意識的年輕人浮出水面時,周志強自己的視線也開始模糊。他大口喘著氣,一邊劃水一邊喊:"來人啊!幫忙!"
岸上的人這才發現情況不對,幾個會水的趕緊跳下來幫忙。眾人七手八腳把年輕人抬上岸,周志強顧不上休息,立刻給他做心肺復蘇。
"咳咳——"年輕人突然噴出一大口水,劇烈地咳嗽起來。周圍響起一片歡呼聲。
"醒了醒了!"
"老周,你可真行!"
"這要再晚半分鐘,人就沒了。"
周志強癱坐在地上,這才感到后怕。他看了看那個臉色蒼白的年輕人,頂多二十出頭,和自己兒子差不多大。
年輕人緩過勁來,掙扎著坐起身,眼淚突然就下來了:"叔...謝謝您...我...我以為我要死了..."
周志強擺擺手:"沒事就好。以后別往竹排那邊游,下面全是舊漁網。"
"我叫李明,在縣城讀大學。"年輕人抹著眼淚說,"今天要不是您...我爸媽就..."
周志強拍拍他的肩膀:"別說這些了。走,去我店里喝口熱茶壓壓驚。"
后來周志強才知道,李明是家里的獨子,父母四十多歲才有的他。那天晚上,李明的父母帶著厚禮上門,非要給周志強磕頭,被他死活攔住了。
"老周大哥,您這是救了我們全家啊!"李明的父親握著他的手直哆嗦,"我們就這一個孩子,他要是有個三長兩短..."
周志強只是笑笑:"碰巧趕上了。我從小在這湖里玩,知道危險在哪兒。"
從那天起,每年大年初一,李明都會帶著家人來給周志強拜年。第一年,小伙子一進門就撲通跪下,實實在在地磕了三個響頭。周志強拉都拉不起來。
"叔,您別攔我。我爸說了,這頭必須磕。沒有您,我現在墳頭草都老高了。"
周志強鼻子一酸,想起自己年輕時也曾在長江里救過人。那個被他救起的姑娘,后來成了他的妻子。
"行了行了,快起來吃飯。你嬸包了餃子。"
如今十年過去,這個傳統一直保持著。李明的孩子都會跑了,每年也跟著來磕頭。村里人都說周志強多了門親戚,他卻總是擺擺手:"舉手之勞,不值一提。"
只有他妻子知道,每年救人的那一天,老周都會獨自去湖邊坐很久。她理解,那是后怕,也是慶幸——慶幸自己當時多看了那一眼,慶幸自己還能游得動,慶幸又有一個家庭沒有破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