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否在午夜時分,獨坐屋內,
靜聽冷氣和鐘表的滴答聲直到天明?
你曾否在空酒杯旁,
吞咽著自己對未來的迷茫?
你是否感到,
在每天的瑣碎里混沌,
想掙脫卻無處可逃?
如果你曾經問過自己這些
那你與波波
只差一場爆破!
01
廢墟、蚊子和怒吼
他的生活是無止境的荒誕。日復一日,渾渾噩噩。每一個清晨,他被蚊子從噩夢中拉醒,一陣陣嗡嗡聲讓他惱火到極點,像被針扎進血肉。然后,他崩潰了。
房間的每一寸空間開始塌陷,空氣中的每一分氧氣都被他吞噬。他說——
“我要自殺!”
02
看似終結
卻成起點
孟京輝將艾德曼的《自殺者》進行徹底解構!用最極致的舞臺沖擊你最脆弱的部分——舞臺上堆積如山的廢墟,不再是冷冰冰的道具,它們是你我日常生活的碎片,是你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惶恐與不安。
破舊的沙發、掉皮的床墊、倒塌的柜子……像是人生在重壓下的烙印,在空間里你能感受到那種急劇的失控感,幾乎每一秒鐘都在“崩塌”。
這不僅僅是一場戲劇,這是現實的放大鏡。
讓我們聽聽大家怎么說——
@萬景雜貨鋪
開始覺得怎么這么神經病,后面慢慢能理解。來來往往的人沒有一個真正理解尊重他,所有人爭奪瓜分對他的解釋權,可他自己甚至不在爭奪的桌子上;而在外失權的波波又轉過頭在內擺一家之主的譜,可憐的岳母感激著好心的先生們,養家的妻子分不到最后幾個盤子,兩個人被安排聽消息,傻乎乎準備著生拌糖蛋黃。吵鬧,紛雜,爭端最后,是一片虛無的結局。
@momo
本劇同樣是有很多經典音樂和致敬經典。趙麗蓉的小品,閃靈的經典鏡頭……演員細致逼真的表演在場觀眾全都有目共睹;散場時,看到演員站在玻璃罩里,猶如展品,更是諷刺,而候場廳已不是平時的模樣,而是猶如劇場里的廢墟。
@一朵 Sophie
波波即將到來的死亡被賦予種種含義,他被推著走向死亡,去當一個“英雄”。然而在最后一刻他選擇了活著,因為他愛自己的腦袋、胳膊、肚子。想活著,沒錯。活著真好。
@突然睡不著
他把自己灌醉,濃厚的酒味蒙蔽了社會的雙眼,最諷刺的地方就在于這段大家虛有其表的悼念。“有波波的時候,沒有帽子;帽子有了,又沒了波波。上帝啊!你為什么不把這兩樣東西同時給我呢?”這段聲嘶力竭的吶喊有我的眼淚助力。
@釅星
什么是死亡?這部劇給了我答案,就是“滴,答”,1s而已。這更像是一場死亡教育,活下去是不需要意義的,盡管我細胞的牢籠中已沒有靈魂。為了熄滅遠方的槍聲,為什么要以把子彈打在近處,存在而不是存在過的活生生的人身上為代價。那是遠方的聲音,是人們想象中的聲音。有些人的去世遠比活著還要熱鬧與精彩,要被經營得“物盡其用”,這不可悲嗎?
《槍,謊言與玫瑰》用強烈的暴力美學,解構了人類情感與生死之間的距離。波波的每一次失控,都是對自己生活荒誕感的瘋狂反叛,每一次的摧毀,都是對外界虛偽與不公的抗議。
在這場戲中,暴力與希望同樣鋒利——當你被現場的狂亂氛圍逼得喘不過氣時,你會發現,生命的裂縫中,也必將有玫瑰綻放。
03
一場直擊內心的自我審視!
在空花組的舞臺上,沒有人留有余地!
每一位演員都是情感的爆破者,他們不止講述波波的故事,而是在重塑你對“存在”與“生死”的定義。
劇中的波波,是你我身上那一部分永遠難以擺脫的沉默、羞恥與焦慮,是那些你想要壓抑卻永遠無法根除的感受。
當你站在這片崩塌的廢墟前,
你還會相信生活的規律嗎?
你還會認為
這一切會有個大團圓結局嗎?
不要指望任何“正義”或“救贖”
《槍,謊言和玫瑰》給你的
只有一場生死之間
最終的酣暢淋漓!
*劇照攝影:美國隊長
《槍,謊言和玫瑰》
2025.7.9-7.13
北京|蜂巢劇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