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發了一篇胡潤的報告《》,大家都在討論資產600萬算不算高凈值家庭?
這就涉及到一個財富標準的劃分:多少錢算中產?多少錢算高凈值和超高凈值?
其實這個標準并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地域、定義機構以及資產計算方式有所差異。梳理國內外通行的劃分方式,能讓我們更清晰地理解這個群體的財富門檻。
01、財富門檻的多維定義
在國際金融領域,最廣泛被接受的高凈值個人(High-Net-Worth Individuals, HNWIs)定義,是以可投資資產作為核心衡量標準。這里的門檻線普遍設定為100萬美元(按當時匯率約合人民幣720萬元)。
這個標準由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咨詢公司(如凱捷、貝恩)及研究報告長期使用,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可比性。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可投資資產”通常指流動性較高的金融資產,包括現金、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保險、信托產品,以及用于出租或商業目的的非自住房地產。而自住的房產、日常使用的汽車、收藏的藝術品或珠寶等非流動性資產,則被明確排除在外。
在中國財富管理市場中,高凈值家庭的定義存在多套并行標準,但核心始終圍繞可投資資產與凈資產兩大維度展開。
由于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居民財富結構的特點(例如房產在家庭財富中占比極高),對于高凈值人群的定義存在一些本土化的調整。根據《胡潤財富報告》這類針對中國市場的權威研究,普遍采用兩個主要維度來定義富裕家庭:
家庭凈資產門檻:將擁有6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家庭凈資產的家庭界定為“富裕家庭”。這里的“家庭凈資產”通常指總資產減去負債后的凈值,并且包含自住房產的價值。這是對中國家庭普遍持有房產這一現實的重要考量。
可投資資產門檻:對于更高層級的劃分,或者與國際標準更直接對標時,部分機構會采用可投資資產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中國高凈值人群的門檻。這與國際標準的100萬美元雖有一定差異,但處于相近量級。
胡潤研究院進一步細化了層級:
凈資產600萬以上為“富裕家庭”,2024年中國富裕家庭數量為512.8萬戶;
凈資產1000萬以上為“高凈值家庭”,2024年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為206.6萬戶;
凈資產1億元以上為“超高凈值家庭”,2024年中國超高凈值家庭數量為13萬戶;
凈資產3000萬美元以上為“國際超高凈值家庭”,2024年中國國際超高凈值家庭數量為8.6萬戶。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胡潤報告揭示了一個轉折點:中國高凈值家庭數量近年出現下滑。600萬以上凈資產家庭減少0.3%,千萬級家庭減少0.8%,而億元級家庭更是減少1.7%。這背后是股市波動、樓市調整及部分財富外流的綜合影響。
02、財富來源與人群畫像
中國高凈值人群的財富積累路徑與職業結構,深刻反映了經濟轉型的特征:
-企業家群體(占比52%)仍是高凈值人群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財富主要沉淀在企業資產中。
-金領階層(大型企業高管)比例上升至34%,依托高薪、股票期權和分紅實現財富躍升。
-專業投資者(職業股民)和房產投資者占比因市場波動有所下降,兩者合計約占18%。
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財富積累路徑正從“快車道”向多元通道演變。2015年高凈值人群資產的62.2%來源于投資,但到了2021年,工資收入占比明顯提升,創業與投資的“創富雙引擎”效應凸顯。這表明在房地產調控深化、資本市場波動的環境下,職場精英通過薪資與股權結合的財富積累模式正展現出更強韌性。
03、財富版圖的地理密碼
高凈值家庭的分布猶如中國經濟發展的縮略圖,呈現高度區域集中的特征。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五省市匯聚了全國56.7%的富裕家庭,其中廣東省高凈值人數長期位居首位。從城市維度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穩居第一梯隊,而寧波、佛山等制造業重鎮也躋身前十,折射出區域經濟格局的變遷。
這種分布不均不僅體現在數量上,更反映在財富標準的地域差異上。一線城市因生活成本與資產價格高企,實際富裕門檻顯著提升:在北京或上海,家庭年收入需達72萬元以上才能達到“富?!被鶞?,而西部省份30萬元左右即可達標。
04、財富管理的守與攻
面對經濟環境的波動,中國高凈值人群的資產配置策略呈現出穩健化與專業化雙重取向:
-防御型配置成為主流。2024年數據顯示,銀行儲蓄與固收產品占比達53%,境內保險配置達39%,兩者構成財富的“安全墊”。即便是可投資資產5000萬以上的超高凈值人群,也普遍采取平衡型策略——82%追求“保全與增長平衡”,僅21%選擇純保全型。
-專業依賴度隨財富升級而提升。資產規模越大,對專業機構的依存度越高:千萬級高凈值人士中,70%委托專業機構管理財富,遠高于大眾富裕階層的43.7%。在選擇機構時,專業度取代“名氣”成為首要標準,標志著財富管理理念的成熟。
05、新財富觀:從數字自由到生活自由
當代高凈值人群的財富觀念正經歷深刻轉型,衡量標準已超越單純的資產數字:
-被動收入能力成為財務自由的新標尺。年被動收入(租金、股息等)達50萬以上,被認為能支撐一線城市的品質生活。
-流動性健康度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視。專家強調金融資產占比不應低于30%,否則可能陷入“紙面富貴”的流動性陷阱。
-可支配現金流是生活品質的硬指標。月可自由支配金額3萬元以上且無重大負債,被視為“財務健康”的重要體征。
總結
全球通行的高凈值個人(HNWIs)核心門檻是100萬美元(當時約720萬人民幣)可投資資產。
中國本土化標準更常關注家庭凈資產(包含自住房),600萬元人民幣是界定“富裕家庭”的普遍門檻。
中國1000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是另一個重要的高凈值劃分線,與國際標準更接近。
3000萬美元(約2.16億人民幣)可投資資產是國際國內公認的超高凈值(Ultra-HNWIs) 門檻。
財富構成(房地產占比下降)、投資方向(多元化、科技綠色)、消費偏好(體驗、健康)以及全球資產配置與身份規劃需求,是當前中國高凈值人群展現出的顯著特征。
理解這些劃分標準,有助于我們洞察財富分布格局和市場趨勢。這些數字背后代表的,不僅是一個群體的規模,更是經濟活力、投資風向和生活方式演變的縮影。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發文章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同時不構成對所述產品及服務的出價、征價、要約或要約邀請,不構成買賣任何投資工具或者達成任何合作的推薦,亦不構成財務、法律、稅務、投資建議、投資咨詢意見或其他意見。對任何因直接或間接使用本公眾號涉及的信息和內容或者據此進行投資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損失,本公眾號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