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念琪
大豐銀號
老照片中的故事萬萬千,這張也不例外。雖不知它所記錄這一瞬的具體時間,但從畫面中也能略窺一二。騎樓朝馬路的那面墻上,右邊的柱子掛著兩塊招牌:一塊寫著“大豐銀號”,另一塊是“大豐金鋪”。中間則自右往左是六個楷字:“金飾、珠石、玉器”,細化了這家銀號的經營項目。右邊的立柱上則懸掛著一塊與馬路垂直的店招,上書“大豐金鋪”。這樣,無論站立馬路對面還是路的兩端,“大豐”兩字是盡收眼底。
門口,停著一輛押運金銀財寶的押運車。車廂無蓋見天。唯一保駕的武器在駕駛室頂上,兩個押運者戴鋼盔卻沒穿防彈背心。
顯現這一場景的時間,像是在上個世紀的四十年代。因為在1945年,大豐銀號改名“大豐金銀號”,之后又分成“大豐銀號”與“大豐金鋪”。大豐銀號是那時澳門最著名的銀號,但由于地域等原因,對我們來說還是有些陌生。
何賢
你不知道“大豐銀號”,那你知道何賢么?假如你仍不知道何賢為何許人,那你總聽說過澳門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后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何厚鏵這個名字吧。何賢有五位夫人,何厚鏵是何賢與最后一位夫人陳瓊所生。這“大豐銀號”的當家人就是董事長兼總經理何賢,而大豐銀號就是今日澳門大豐銀行的前身。毫無疑義,大豐的名字與何賢是緊緊相系的。
在澳門,何賢聲名顯赫。這位澳門中華總商會的理事長是公認的澳門華人領袖,曾獲葡萄牙基利斯督大勛章、葡萄牙紅十字會榮譽十字勛章、澳葡政府英勇金盾勛章,還是澳門史上首位獲澳門市政廳“澳門榮譽市民”稱號的華人。同樣,在民間素有“影子澳督”、“澳門王”和“澳門黃大仙”之稱。
毛主席和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何賢
1956年與毛澤東握手時,何賢已為澳門中華總商會的理事長。先后為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五屆全國政協常委,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六屆全國人大常委。
何賢家族在“澳門三大家族”中排為第一,其兄何添為恒生銀行創辦人,其六子七女中:大女何楚溋為大豐銀行監事會主席、何厚鏗為大豐銀行常務董事、何厚鏜為大豐銀行董事長、何厚榮為該行董事、何厚鏵為大豐銀行常務董事總經理及澳門銀行公會主席。
何賢不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1908年12月1日生于廣州十二甫長興里,老家在番禺石樓鎮岳溪鄉的應塘村。到澳門這個只有15平方公里的半島,是在三十三年后。
踏入商海做生意,何家并不是從何賢開始。他的父親何澄溪就是個買賣人,做糧油、草帽買賣,稍大的為航運。孩提的何賢,空下來就坐在父親店里柜臺后的高凳上,喜愛撥弄算盤,還模仿店員招呼顧客。
十三歲那年,見父親經營困難,窮人孩子早當家的何賢,提出離家外出去學生意,以分挑家庭重擔。他到廣州沙基穗興祥糧莊做學徒,又轉至順德。聰慧又勤快的小何賢,不到二三年就長為老板的得力助手。16歲那年,被福源號挖角,成了這家糧油鋪的CEO。
誰知道,糧油買賣做得風生水起的何賢準備獨立創業。更出人意外的是,創業的領域不是他如魚得水的老行當,而是要涉足陌生的銀號、涉足從未接觸過的金融。
廣州舊影
但年輕的他豪情萬丈,鄉間的小小糧油鋪已不是他一展身手的舞臺。但這理想并不是空中樓閣,他認為:現在時局的不穩定,造成各紙幣價格出現上下很大波動,只要看準拿下,就能在極短的時間里獲得較大的盈利。
兒子堅定的決心和理性的分析說服了何澄溪,他給了何賢一次性創業資本200銀元。廣州在1929年再次擁抱何賢,21歲的他,走上了這條令他事業有成且名留青史的路,這恐怕是他當初邁步時未曾想到的。
進入金融圈的何賢是經紀人。剛開始是“皮包公司”,沒一個固定經營場所;但有著自己的招牌名號:鴻記。每天,邁開雙腿,來回于設在西榮巷的交易所與廣州的茶樓酒肆間,買進拋出紙幣和證券。
因何賢所代理的不少炒家緣他獲利,不僅所得的傭金日日豐厚,他的名聲也隨之越來越響。雖是個入行不久的青澀后生,但受父親和氣、熱心和真誠等品德的影響,他結交了許多朋友,朋友多則信息多,不管時局再怎么風云多變;機智、果斷和膽大的他,總能較好把握行情,踏準點,贏到錢。
生意愈做愈大,一個新的平臺“匯隆銀號”在廣州上九路誕生。這是何賢與一塊在金融市場跌打滾爬的好朋友何善衡、馬子登共同開辦,集資一萬元,何賢為經理。但那時的廣州就有80多家與他們這樣資本在一二萬元的錢莊。在激烈的競爭中,匯隆在日長夜大。
澳門舊影
何賢一家到澳門是在1941年,從此,他的命運和事業與澳門就緊密相系。此前,由于廣州于1938年落入日寇鐵蹄,何賢只得告別他發家的福地。
空氣中彌漫著咸魚味的澳門是當時東亞唯一的孤島天堂。隨著穗港的淪陷,原本蕭條落后的澳門經濟得以迅速發展,金融業更是火熱。何賢被時任大豐銀號總經理、后為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馬萬祺聘為大豐司理,頗有實力的老字號大豐是馬萬祺與賭博業巨子傅老榕(大豐銀號董事長)合股經營的。之后,因馬萬祺患病,大豐就交何賢主持。在何賢手里,大豐坐上澳門金融界的頭把交椅。聲名鵲起的何賢還被葡萄牙大西洋銀行聘請為華人業務部經理。
在大豐銀號,何賢由司理升為經理,所占股份逐年增加;后任董事長兼總經理。1971年,大豐銀號注冊為大豐銀行,何賢控股的大豐成為澳門首家以本地資金注冊的銀行,注冊資本為500萬元澳門元。1984年,中國銀行收購大豐50%股權,資本額增至1億6千萬澳門元。現在,全球與大豐建立代理行關系的金融機構已達300多家。
何賢還與羅保、鐘子光合資開辦“和安黃金公司”,壟斷了澳門的黃金經營權,為事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從上世紀40年代起,何賢進軍印染、造紙、火柴、石粉、酒店、地產、公共汽車、自來水和石油等行業,把大豐銀號變成一個跨行業的綜合性的大豐集團,成為澳門經濟的重要一脈。
解放初期,正在稱量黃金的大豐銀號職員
1942年他化解了澳門貨幣短缺危機。當時澳門流通的主要貨幣是港幣、廣東銀毫和大西洋銀行發的澳門幣。香港被日軍占領后,澳門港幣猛跌、廣東銀毫大量流出,頓時貨幣緊缺。何賢認為:眼下港幣在港都不流通,廣東銀毫也不制造,解決的唯一辦法是增發澳門幣。可因戰爭原因,澳門幣已不能如過去在葡萄牙印后再運澳門,只有自己在本地印。何賢向大西洋銀行董事會建議,向澳門當局申請增印澳門幣,并獲增印權。但印幣紙只在香港才有,日軍卻已封鎖了海面。何賢請朋友冒著生命危險偷運來一大批印幣紙。新澳門幣投入流通后,穩定了市場和社會。何賢由此名揚澳門,在之后的澳門銀行公會理事會改選中,被選為理事長。
每每在關鍵時刻,何賢總是挺身而出,發揮了他的獨特作用:
1943年春節前,日軍封鎖澳門,近40萬居民就要斷糧。何賢等人赴拱北關閘與日軍交涉,終使封鎖解除。同時,帶人冒死到香山購糧,運回澳門;還組織澳門失業者到海南做工。
1945年,何賢加盟鏡湖慈善醫院,此外,多次捐助“同善堂”。
1949年,逃到澳門的國民黨殘兵敗將打家劫舍、殺人放火,并帶進大批武器于市,嚴重危害治安。何賢以高價收購槍械并交澳門警方,回穩了澳門的治安。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何賢聯手霍英東打破美國對中國的禁運封鎖,運進大量急需的戰略物資援助志愿軍。并將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在澳門資產運到廣州。
1952年,發生中葡“關閘危機”,邊界封鎖,澳門大受影響。何賢出面調停,使澳督低頭,封鎖解除。
1955年1月10日,青州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2000多人無家可歸。何賢出任“救濟青州火災災民酬募委員會”會長,帶頭捐鐵皮屋55間,并領人沿門勸募;不到一個月就解決了災民們的吃住問題。
1962年夏,澳門政府決定將一批租給貧民的房屋拍賣。這樣,原住民就要無家可歸。何賢出錢買下這些房子,讓原來的居民繼續有屋可住。
1966年12月3日,澳葡當局指使軍警向示威人群開槍,釀成8死212傷的“一二?三”慘案。何賢主持召開澳門各界同胞代表大會并到澳督府請愿。翌年1月29日,澳督嘉樂庇到澳門中華總商會,在何賢等人面前簽署認罪書。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