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桂林市2023—2025年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困擾我市部分城區的供水管道老化問題正在加速解決,總投資約1.55億元的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該項目將重點改造象山區、七星區、疊彩區、秀峰區四城區的18條市政供水主干道,進一步提升老城區供水品質,為桂林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筑牢供水安全基石。
當前,我市部分市政供水管道使用的灰鑄鐵管、預應力混凝土管已投入運行超20年,管道老化破損情況逐步凸顯。這一狀況不僅使得供水系統漏失水量有所增加,也導致管道停水檢修頻次上升,對城市供水的安全穩定造成一定影響。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我市啟動城市供水管道老化更新改造三年攻堅行動,以“標本兼治、系統治理”為原則,分階段對四城區18條供水主動脈實施“大手術”。項目總投資約1.55億元,其中國債資金占比高達80%,是桂林城市供水基礎設施升級的關鍵舉措,也彰顯國家層面對桂林城市建設的強力支持。項目于2024年底正式開工,分三個標段對四城區18條主干道老化管道實施更新。截至6月23日,已累計完成管道安裝約6.46公里,完成投資約2167萬元,9條路段正在同步推進施工。
據了解,此次改造不僅“換管”,更注重科技賦能與生態保護。改造項目全面采用DN100-DN1000球墨鑄鐵管,其強度是傳統管材的3倍,耐腐蝕性延長管網壽命至50年以上,能有效抵御桂林喀斯特地貌的地質沉降風險。施工中還積極踐行環保理念,與“海綿城市”建設協同,預埋支管避免道路反復開挖;全程采用低噪設備、濕法噴淋抑塵、渣土密閉運輸及裸土100%覆蓋防塵網,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和擾民。同時,作為項目深度延展的桂林市供水管網漏損治理項目已提上日程。該項目將運用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AI)算法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漏損精準定位與動態調度。
作為重大民生工程,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對居民用水的影響,桂林市自來水有限公司系統性構筑了“三級保障機制”:一是前置介入,源頭防范。施工前精確定位標記地下管線,確保精準避讓。二是應急聯動,快速處置。組建24小時應急隊伍,要求漏損30分鐘內到場處置,堅持“搶修不過夜”。三是精準服務,溫情保障。安排57名專職片區經理網格化管理,如需計劃停水,提前48小時多渠道精準通知用戶,并設置臨時供水點。據悉,項目預計2026年底全面竣工。屆時,每年將大幅減少水資源浪費,顯著提升旅游旺季和夏季供水高峰期的穩定性,為市民提供更穩定、安全、放心的用水。
資料來源:桂林日報
值班編輯:蔣雯
責任編輯:閆佳佳
值班主編:陽翔
?桂林生活網新媒體
戳這里,關注桂林生活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