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沉迷于網戀男友的甜言蜜語,將銀行卡提供給對方;生意人為了走捷徑辦貸款,把對公賬戶交給對方,結果二人均被卷入犯罪鏈條。7月1日,迎澤區檢察院通報該院辦理的兩起案件,以案釋法揭秘詐騙套路,幫您見招拆招避免成為電詐“工具人”。
“甜蜜陷阱”變“洗錢幫兇”
2024年4月9日,離異女子王某通過一個婚戀網站,結識了一名自稱姓林的男子。男子說,他在重慶做生意,也是離異單身。經過一段時間微信聊天,二人感情迅速升溫,王某在對方甜言蜜語攻勢下,開始與其以男女朋友關系相處。
當年4月26日,“男友”告訴王某,說做生意需要可靠的財務幫手,讓王某使用她的銀行卡幫忙“管理收支”,并稱會支付工資。沉浸在“愛情”中的王某,毫不猶豫就將銀行卡提供給對方。此后幾天時間,王某的銀行卡就陸續收到轉賬82.2萬余元,隨后按“男友”要求,使用支付寶、銀行卡轉出62.1萬余元。當年5月底,王某發現銀行卡被凍結。
警方調查發現,上述資金均為詐騙所得贓款。
“貸款捷徑”成“犯罪通道”
2023年底,生意人李某急需資金周轉,想要辦理貸款,便通過網上“中介”,與微信名叫“誠信”的人取得聯系。
“誠信”說,他有關系能幫李某快速辦下30萬元至200萬元的大額貸款。于是,李某在對方指導下,注冊了一家公司并開設了對公賬戶。2024年1月,因對方稱“辦理貸款需要審核賬戶”,李某便按要求將公司手續和對公賬戶相關證件、物品,全部交給“誠信”用于辦理貸款。令他沒想到的是,貸款遲遲沒辦下來,可對公賬戶在短時間內入賬330余萬元。此后,“誠信”便失聯了。
就這樣,李某不僅沒貸到款,反而深陷犯罪漩渦,被公安機關抓獲。經查,李某所辦對公賬戶入賬的資金中,涉及電信詐騙金額80余萬元。
涉嫌“幫信罪”將被追責
“這兩起案件是典型的‘殺豬盤’和網絡貸款詐騙。”案件移送迎澤區檢察院審查起訴后,承辦檢察官借此剖析電詐套路,為廣大群眾支招。
第一起案件中,騙子精心包裝身份,利用情感需求建立信任,誘導被害人主動交出銀行卡甚至操作轉賬,實際是利用其賬戶洗白詐騙贓款。第二起案件中,騙子抓住被害人急需貸款的心理,虛構“特殊渠道”“內部操作”等謊言,誘導被害人交出對公賬戶,然后用于接收、轉移詐騙資金。
檢察官表示,王某、李某雖然最初并未直接參與詐騙,但他們的行為已變相幫助犯罪實施,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根據刑法規定,“幫信罪”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此類行為還面臨其他法律風險。一是涉案賬戶被凍結,影響正常生活;二是信用記錄受損,影響個人征信,導致貸款、出行等受限;三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可能被詐騙受害者起訴要求賠償損失;四是成為詐騙“替罪羊”,犯罪分子隱匿幕后,賬戶提供者首當其沖被追究法律責任。
防范電詐指南請收好
“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更是為了不讓自己淪為犯罪分子的‘工具’。”檢察官提醒大家提高警惕,增強法律意識,筑牢反詐防線。
“借卡”“借賬戶”,堅決說不!只要涉及出借、出租、出售銀行卡、手機卡、身份證、對公賬戶等,一律拒絕。這些是個人和企業的核心金融憑證,絕不能外借。
“網戀”涉及金錢,高度警惕!凡是在未見面或未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提出金錢往來要求,尤其是要求提供賬戶、幫忙轉賬、投資理財的,極可能是“殺豬盤”詐騙。
無門檻高額貸款,必是陷阱!聲稱“內部渠道”“無需征信”“快速放款”但要求先交費、提供賬戶信息、配合“刷流水”或交出賬戶控制的,都是詐騙。
妥善保管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驗證碼、支付密碼等。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掃描不明二維碼,不在非正規網站填寫個人敏感信息。
對于任何涉及轉賬、提供賬戶、下載不明App的要求,務必通過官方、可靠渠道(如撥打銀行客服、去派出所咨詢)反復核實,切勿僅憑電話、短信、網絡聊天就輕信并操作。記者 劉友旺
來源:太原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