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交通集團消息,至2025年6月30日下午3時,深中通道通車滿一周年,總車流量超過3155萬車次,日均超過8.64萬車次,約占珠江口日過江總車流量的五分之一,為促進珠江口東西兩岸及大灣區高效融合發展、做實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戰略定位,切實發揮了交通開路先鋒作用。
另外,在當日上午,廣東交通集團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就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投資開發暨戰略合作簽約,雙方將圍繞西人工島文旅項目深度合作,融合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多元業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工程+文旅”復合型文旅標桿項目。
鋪就平安順暢之路,護航千萬車流
通車一年來,深中通道車流量呈持續上升態勢,重大節假日尤為明顯。從2024年國慶首日的15.5萬車次,到今年“五一”假期當天的18.16萬車次,深中通道四次刷新車流高峰紀錄?!耙荒陙?,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會同各方以智慧管養保安全、促順暢、添舒適,經受住了多次超大車流考驗,全年沒有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總工程師張長亮表示。
開通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領導下,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與地方交警、消防、應急、氣象等多部門建立起多方聯勤聯動機制,并在東、西人工島和中山馬鞍島等處設置多個備勤點,路政、交警、消防、應急急救等單位進駐一線,通過路網調度中心進行中樞調度,實現安全和應急管理“三島聯動”。
“我們與拯救單位實行‘駐點+巡查’雙循環模式,在全線設置了8個應急駐勤點,采取逆時針方式聯動,實現全線高效的事故處置和快捷支援?!鄙钪型ǖ缆氛箨犻L黃曉紅說,“我們對易堵點實施‘一堵點一方案’,在車流高峰時段利用自動化無人機巡航裝備進行巡查和車流疏導,保障整體通行秩序良好?!?/p>
深中通道是世界首例特長雙向八車道海底隧道、水下樞紐互通、海上特長特大橋梁組合工程,運營管理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在車流極大時,我們視情況采取遠端導流、滴水式放行,近端優化車道、交替通行等措施,避免車輛長時間堵在海底隧道和海上長橋上,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保障橋、隧車流暢順,萬一發生交通事故時也能得到快速救援處理,盡快恢復通行?!鄙钲谑形鞑拷痪箨犞嘘犻L李展藝說,在車流較大的情況下如果不進行管控,將極大增加交通事故發生的風險,一旦發生事故,通過時間將至少翻倍。
繪就綠色智慧之路,智引美好生活
從建好到管好用好,深中通道始終秉持綠色發展理念。據不完全統計,深中通道開通后,相較原過江路徑,一年來共減少車輛行駛里程17億公里、節約燃油1.1億升、減少碳排放21.9萬噸。近期,有市民在深中通道日出觀賞點打卡時,多次看到中華白海豚在海面嬉戲。
“我們從南沙大橋、虎門大橋、廣深高速等路段調派資深‘老將’組建運營團隊,同時充分運用集團多年來豐富的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成果,全面推進智慧管養落地。”張長亮說,深中通道構建了智慧監測平臺實時監控、識別結構物安全狀況,以及覆蓋全域的橋梁防碰撞體系,有效降低船撞橋風險。
“全線設置800多路監控視頻,基本實現全路段監控覆蓋,目前視頻異常事件檢測成功率達97%以上?!鄙钪型ǖ拦芾碇行臄底只芾聿縿⒈滩ń榻B,全域毫米波雷達、高清視頻監控系統、視頻事件分析系統、AI道路分析系統等如同無形“慧眼”,為深中通道拉起一張信息感知網,助力快速發現、快速處置異常事件。同時,由火災自動報警、消防、通信等七大系統組成的隧道防災救援聯動體系,有力保障海底隧道的通行安全。
超級工程的運營雖是超級挑戰,但在交通人眼里,也蘊藏著創新的無限可能。深中通道路網調度中心負責人徐先蔚介紹,深中通道率先開展粵港澳大灣區骨干高速公路區域路網級關鍵技術研究,上線試運行以深中通道為核心的“一通道六路”交通智慧管控平臺?!爱斍?,在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和省交通集團的指導下,我們已將‘一通道六路’擴展到‘五橋十五路’,把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跨江通道和珠三角主要骨干高速公路納入其中,不斷提高整體路網的交通智慧化管控水平。”
交通基礎設施運營邁向文旅產業開發
廣東交通集團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跨江通道科普基地。西人工島面積約為13.7萬平方米,形如海中鯤鵬??破栈卣嫉孛娣e約2200平方米,主題為“中國交通跨海工程技術發展”。
展項融合我國橋梁及海底隧道發展歷史、粵港澳大灣區交通發展歷程、深中通道創新成果等,同時突破傳統模式的數字化體驗場景,依托橋梁工程本身的科技含量,構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讓游客從觀光式場景“穿越”至深中通道建設過程。
展廳還打造互動繪畫、AI風格拍照、知識問答等多套互動場景,設置互動式展陳、模擬駕駛、橋梁結構實驗等環節,激發青少年對工程技術的興趣。戶外還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鋼殼試驗段及多個工程實物構件,讓“歷史可觸摸”,在寓教于樂中,讓人親身感受超級工程背后的硬實力。
有望年內對外開放科普基地
廣東交通集團所屬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廣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與深圳市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運營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西人工島基礎設施建設及文化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并確保項目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雙方將圍繞西人工島文旅項目深度合作,融合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多元業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工程+文旅”復合型文旅標桿項目??破栈赜型陜葘ν忾_放,首期開放研學服務體系,參觀者可分別從深圳、中山方向上島,統一從中山方向離島。
后續還將在嚴格保證交通運營管理功能的基礎上,運用科普教館、救援碼頭、停機坪等區域,逐步拓展集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服務配套于一體的綜合性文旅功能,如開展海中看大橋、低空觀光飛行等項目。
標志著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從交通基礎設施運營邁向文旅產業開發的新階段,是國家“交通強國”戰略與“文旅融合”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貫通融合發展之路,賦能灣區新局
當前,深中通道每天通行的車流量,約占跨珠江口的車流總流量的五分之一,并呈快速增長趨勢,骨干通道的效應明顯。據不完全統計,深中通道開通后,誘增珠江口過江車流近15%。以深中通道為代表的一系列跨江通道,正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開融合發展的廣闊空間。
路通財通。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建成開通的契機,中山市全力推動建設“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積極推進珠江口東西兩岸規劃、營商環境、產業、交通、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六個一體化”,全面推動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目前,深圳、中山兩市簽訂戰略協作框架協議以及六個領域的50余份細化協議,以合作為突破口下活實驗區建設的“先手棋”。
深圳和中山首次實現跨都市圈、跨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之間建立國土空間規劃協同機制?!拔覀円巹澖ㄔO總面積66平方公里的深中經濟合作區,目前兩市已共同啟動合作區綜合規劃編制,將明確空間、產業規劃等內容。”中山市發展改革局黨組成員、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振輝說,深圳、中山加強營商環境一體化建設,已實現735項政務服務“深中通辦”。
深中通道直接連通了深圳前海合作區、廣州南沙新區和中山翠亨新區,三市共建綜合交通體系,開通深圳-中山、深圳-南沙跨市公交和旅游專線。中山市交通運輸局公共交通管理科負責人孫榮說:“目前,深中公交累計發送旅客近280萬人次,形成深中‘無感跨市’通勤圈?!币荒陙?,珠江西岸旅客到深圳機場乘機人數,實現翻倍式增長。在中山翠亨新區馬鞍島海邊,新形成的“深中通道日出觀賞點”深受市民喜愛,成為網紅打卡點。據中山文化廣電旅游局統計數據,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中山累計接待游客2520.97萬人次,同比增長26.94%;實現旅游收入216.44億元,同比增長23.47%。
同時,中山銜接深圳“20+8”產業政策,深度參與深圳產業鏈分工,協同發展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引進深圳“數字+”“設計+”資源,賦能中山制造業轉型升級,探索構建“深圳研發+中山轉化”區域創新協作格局。2024年,深圳中山技術合同交易額同比增長近八成。
廣州交通電臺、通訊員粵交綜、粵交集宣、沈仲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