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卡拉克穆爾
卡拉克穆爾(Calakmul或Kalakmul)遺址,在今墨西哥坎佩切州境內,面積約三十平方公里??ɡ四聽柺乾斞盼拿鞴诺鋾r期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瑪雅的時代,她是城邦“Kana”(瑪雅語意為“蛇”)的首都。因此卡拉克穆爾的王朝也被稱為“蛇之王朝”。
卡拉克穆爾是建立在墨西哥南部的鐵拉斯巴扎斯的熱帶森林深處的一個重要的瑪雅遺址,在這個地區十二個多世紀的歷史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雄偉的建筑結構及其獨特的整體布局保存得非常完好,給世人展現了一幅生動的古瑪雅首都的生活畫面??脊艑W家還發現這個遺址被運河和小河等大約22平方公里的水貌包圍著。如今向游客開放的區域可分成兩部分。第一個是被II-VIII號建筑包圍的大的開放區域中心廣場,第二個是位于卡拉科姆魯中心的西北方向的大雅典衛城。
1、歷史
卡拉克穆爾是瑪雅中部地區大國,與另一個大國蒂卡爾保持著互相競爭對立的關系。卡拉克穆爾可能于公元五世紀時立國,公元六世紀之前,蒂卡爾強大,是中部瑪雅地區的實際霸主。562年Sky Witness國王繼位,與鄰國卡拉闊爾(Caracol)結成同盟,大敗蒂卡爾,卡拉克穆爾一躍成為中部瑪雅地區新的霸主。599年和611年,卡拉克穆爾兩次打敗瑪雅西部地區大邦帕倫克,但是不久以后,帕倫克在國王巴加爾二世統治下,重新強大,限制了卡拉克穆爾向西的發展。
從Tajoom Uk'ab' K'ak'王(622年至630年在位)、Yuknoom Head(630年至636年在位)到Yuknoom the Great(636年至686年在位)是卡拉克穆爾的鼎盛時期。TajoomUk'ab' K'ak'為王時,于公元626年兩次與鄰國納蘭永(Naranjo)交戰,均獲大勝,631年,Yuknoom Head在位時,再次大敗納蘭永,極盡羞辱后處死了納蘭永的國王。七世紀起,蒂卡爾重新強大,卡拉克穆爾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公元695年,被蒂卡爾的阿赫卡王打敗,蒂卡爾重新成為中部瑪雅地區的霸主。卡拉克穆爾政權迅速衰敗,但作為一個瑪雅城邦,直至九世紀至十世紀才與其他瑪雅城邦一樣,不明原因地被永遠遺棄在叢林之中。
2、特色建筑
中心廣場(II——VIII號建筑):中心廣場的南側是II號建筑,這個錐形的平臺是卡拉科姆魯的第二大平臺,以在頂端能看到開闊的景觀而著稱。底部面積是140平方米,高55米。考古學家已經挖掘出一部分來研究其建筑年代。目前已經向游客展出幾層??梢悦黠@看出其水平的建筑可以追溯到前古典時期的晚期,錐形建筑的最后的建造階段在古典時期后期。二號建筑的下面豎立著一組雕刻的紀念碑,其他一些散落在建筑的上面或內部??ɡ颇肤斪钤绲淖⒚魅掌诘膬蓚€紀念碑與平臺相連,包括43號石碑,和另外一個最近才發現的114號石碑,建在二號建筑上。在二號建筑頂端,有一個古典時期建造的宮殿。通過考古學家的挖掘計劃,知道這個宮殿(II號建筑B區)有九個帶有三十八個壁爐的房間,一些磨谷物用的磨盤,一個帶有壁龕的高臺,一個祭壇和一些墳墓。隨著古典時期末的一個新的死者葬入的時候(陪葬品有史前骨頭古器物,陶器和壞的磨盤),這個古典后期建造的墳墓在被挖空了。那時進入這個建筑是受限制的,最后完全禁止進入。
六號建筑,側面與中心廣場的西面相接,最初也是前古典時期后期建造的。這個建筑物后來重新改造,與四號建筑統一起來穿過廣場。站在卡拉科姆魯的樓梯上,面向東方,在夏至可以看到太陽在VI號建筑A區后面升起,冬至在C區后升起,春分或秋分在B區后升起。III號建筑位于中心廣場的東南外,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被發掘。它是一個宮殿建筑,有十二個房間,可供二十至三十個人居住。II號建筑B區的磨盤、壁爐和烹飪用的器皿表明這里是宮殿的廚房。與II號B區不同的是,III號建筑建于古典時期早期,很明顯是圍繞一個精致的墳墓建造的。III號建筑內的帶頂的墳墓現在被認為建于公元五世紀。墳墓的上方通過一個小管道與宮殿相連,在墳墓內部,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個成年男子,死時至少30歲。尸體放在一個編織席上,尸體上涂有一層紅色顏料,臉上帶著一個鑲花的翡翠面具。還有三副玉耳塞,一個玉鐲,三十二顆玉珠,八千二百五十二粒珍珠,還發現了五個做工復雜的陶瓷器皿??脊鸥睂W家得出結論,這個墳墓的主人肯定是卡拉科姆魯的早期統治者之一。與瑪雅其他建筑不同的是,這個建筑在后來的歷史中沒有經歷重大的改變或被占領。
六、瑪雅潘
瑪雅潘是中美洲古代瑪雅文明后期中心之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境內,奇琴伊察以西100公里,坐標:北緯20°37′46″, 西經89°27′38″?,斞排耸且惶幨勒軐W集權政治中心。雅潘遺址的主要神廟的設計思想比較保守,規模較小。但在今天梅里達城的東南,雙建立了一座新一瑪雅城邦——瑪雅
在某種程度上,瑪雅潘遺址是瑪雅早期歷史的有意回歸—石碑崇敬拜的復活,以故圍繞密閉的院落布置的建筑,但是蛇柱和柱廊大廳則是奇欽·伊查遺址中托爾特克式建筑影響的表現。
1221年左右,瑪雅人發動起義,推翻了奇琴伊察的統治。不久,各個城邦首領召開會議,商議重新建立一個政治中心,將其命名為“瑪雅潘”,意為“瑪雅人的標準”。Cocom家族首領被選為瑪雅之王,但是其他貴族家族亦派出成員參與政府。
1441年,阿淑潘領導了反抗Cocom家族的起義,攻占瑪雅潘,其后該城被洗劫并廢棄。
1950年代,卡內基基金會資助了一次對瑪雅潘的大規模考察,發現了一系列遺跡,推斷出其規模大約在1萬至1萬5千居民左右。
瑪雅潘約在公元1250后前后,萬卡坦北部地區發生了重要變化——雖然奇欽·伊查遺址作為當時的一個政治中心并被廢棄,但在今天梅里達城的東南,又建立了一座新的瑪雅城邦——瑪雅潘。
瑪雅文獻記載,瑪雅潘是一處世哲學集權政治中心,在承認“科科姆氏族”宗主權的前提下,當地貴族被集中到這里,過著舒適自在的生活,但是受至某些限制。
雖然瑪雅潘遺址的主要神廟的設計思想比較保守,規模較小,仿佛是奇欽·伊查遺址“城堡金字塔”的復制品,但這座禮儀中心的布局,在瑪雅地我仍然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這是一座密集擁擠的城市,,房屋鱗次櫛比,低矮的界墻,分隔了城內的禮儀區域和居住院區域,城市被一道圓形防御石墻環繞。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