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鄉民在其親戚處借了三兩銀子,以完官稅。由于這一天官府事多,暫緩交納,鄉民就暫且將銀子帶回,準備還給親戚,他偶然將這件事跟路上的熟人講過。
這時天色漸晚,忽然看見一個挑著包袱的云游和尚跟在后面,鄉民猜想這和尚可能知道自己帶有銀子,但還沒有十分的懷疑。走出城一里多路,同行的人往別處走了,回頭看那和尚仍在后面,心里逐漸害怕起來。又走了一里路左右,只見天上新月閃出淡淡的光來,回頭卻不見了和尚,仔細一看,原來他正在一個井亭中脫衣服。
鄉民怕極了,前面有一座石橋,他急忙跑到橋下藏了起來。偷偷看去,只見那和尚手持鐵箍棒,疾速地跑上橋來,左右搜尋,大聲喝問:“跑哪兒去了?”接著下橋朝前急追。鄉民悄悄地從橋下上來,往回跑,來到井亭,見和尚包裹衣服堆成一團,他想和尚已走遠,就匆忙將這些東西收起背走,從另一條路直達閶門,尋了一家飯店住了下來,并買了一大壺酒壓驚睡去。
天快亮時,聽到街上有念佛聲說:“夜里被人打劫,乞求施主布施僧衣遮身。”鄉民從窗縫偷偷看去,見一個裸體的人,就是他遇見的那個和尚。打開和尚的包袱,里面約有白銀二十兩。鄉民等那和尚走后,就帶著包袱,偷偷溜回了家。
【原文】
有鄉民于所親借銀三兩完官,適是日官冗,免比限,民姑以銀歸,將還所親。偶為同行相識者述之。時天已暮矣,忽見有挑包客僧隨其后,意彼已竊聞,然猶未甚疑也。
既出城里許,同行者別去,顧僧猶在后,心稍懼。復里許,新月慘淡,回首失僧,詳視,乃在井亭中解衣。
民懼甚,前有石橋,急詣橋下自匿。微窺之,見僧裸體持鐵箍棒,疾馳上橋,左右視,大聲曰:“何處去了?”復下橋前馳。
民潛出退走,至井亭,見僧包裹衣服作一堆,度僧去遠,急束縛負之而趨,從他道直走閶門,就飯店宿,取酒痛飲而臥。
黎明,聞街前念佛聲云:“夜來被劫,乞布施僧衣遮體。”窗隙窺之,見裸體者,即所遇僧也。解其包,有白金二十兩許。民伺僧去,潛攜歸焉。
選自(明)馮夢龍《古今譚概》。
【注釋】
1.完官:交納官稅。
2.官冗:官事繁雜。
3.比限:追繳期限。
4.白金:銀子。
【簡評】
如此惡僧,竟也有赤身露體向人求衣遮體的報應。
未完待續……
本系列是從浩繁的文獻中精心選編出來的宗教小品故事。
本號是一個傳播優秀文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平臺。閱讀是一件重要的小事,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