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天使支教并“設為星標 ★ ”一起探尋適合兒童的教育!
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一生中兩次輟學,初中數學考30分,高中沒念完就另謀出路,而父親錢學森卻不聞不問隨他去,但錢永剛依舊說:我父親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父親。
錢學森對于中國的科研事業做出的貢獻,是一種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偉大,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智者,對于自己的親生兒子,卻一直疏于管教,做什么都隨他去。
曾經,錢永剛說道,如果我不是錢學森的兒子,或許可能得到的還多一點,并且還說,我不認為他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因為以他的學問,完全可以讓我得到更多。
這些肺腑之言,是錢永剛基于自己的成長歷程感慨而發,然而一會說自己父親給予的太少,是個不合格的父親,但轉眼又說,父親是非常合格的,這兩種沖突的論調中,究竟發生了什么?
而要想探究這一切的根本原因,還要從錢永剛的人生歷程說起,出生于美國的錢永剛,原本和妹妹在美國按部就班的接受教育啟蒙,直到他七歲那年,父親錢學森做出了回國的決定。
1955年的郵輪上,錢永剛告別了在美國的學校,登上了回歸故土的旅程,年幼的他還不知道,父親的回國意味著什么,當時的他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彼時的中國對于他來說,是陌生的。
連中文都不會講的錢永剛,怯生生地打量著國內的一切,無論是語言還是飲食上,他都有些不適應,就拿牛奶來說,習慣喝冷牛奶的兄妹二人,看著熱過的牛奶感覺十分新奇。
公務繁忙的錢學森看出了兩個孩子的膽怯,隨口說了一句,放涼了就可以喝了,將兄妹兩人的疑慮打消,而就是這一句話,也得以讓人窺見錢學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對待孩子,錢學森沒有把他們捧在手心里,而是言傳身教地做出了榜樣。在細節上,錢學森夫妻將精力都貢獻給了國家,所以對待孩子的教育,就主打一個讓孩子耳濡目染就夠了。
剩下的,就交給孩子們自由生長,而錢永剛,就是在這樣的野蠻生長中成長起來的。
學會中文的他,一眨眼又把英文拋在了腦后,在成長過程中,別的孩子還在面臨父母的各種約束,錢永剛在家里卻有著自由的權利。
無論他做什么想干什么,只要不是壞事,父母都隨他去,因為兩人的精力有限,再加上獨特的教育理念,所以造就了錢永剛很少享受過父母的幫助。
當他因為小聰明太多,被老師報名數學競賽卻只考了30分的時候,錢學森只是開解他一句,以后生活中遇到的考驗,或許都是你沒學過的東西,有這個認識,競賽就沒白參加。
這樣豁達的指點,在之后也造就了錢永剛的樂觀生活觀念,父親錢學森雖然很少插手他的學業和教育,但在他迷茫的時候,總能提供一針見血的指點。
當錢永剛在高中感到迷茫,想去當兵入伍的時候,這樣的人生選擇,放在一般的家庭里都是需要父母慎重考慮的大事,但在錢學森這里,只是知曉了這一消息,而后就隨錢永剛去。
憑借當時錢學森的地位,只需要幫兒子打一聲招呼,就能讓錢永剛的路更加好走,但父親不僅不聞不問,到了后來,錢永剛還因為是錢學森的兒子,而受到了排擠和打壓。
表現優異的錢永剛,卻因為當時時局動蕩,父親的身份也讓他的人生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并且回顧他這前半生的成長歷程,父親除了鼓勵他多閱讀之外,并沒有將自身的精力放在對他的培養和教育上。
這也就導致,當錢永剛多年以后準備再度考大學的時候,他一度沒有了信心,如愿考上之后,他才發現自己的年紀是同學中的“佼佼者”。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錢學森確實沒有對孩子精心培養,但在背后,其實錢學森夫婦已經完成了最偉大的教育,兩人的言傳身教和對孩子的尊重和支持,這些不經意間傳授給孩子的,才是最大的人生寶藏。
所以當錢永剛漸漸明白父親之后,他對父親的尊重和敬愛之情,變得更加濃厚,父親對孩子們內斂而深沉的愛,原來早已悄然灌注到了生活當中。
如今錢永剛的生活自洽又和諧,能有這樣的心態,與他童年時期的自由成長脫不開關系,所以對于錢永剛而言,錢學森是一個非常合格的慈父。
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兒童的未來在教育
如果你曾夢想:
有一天能站在兒時向往的講臺,
去收獲一群山村熊孩子的愛,
讓生命擁有一段不尋常的經歷.....
也曾希望:
參與探索適合兒童的教育,
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意義
我們在這里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