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青島保時捷中心的牟倩文又成了網上的話題人物。她在社交平臺曬出2025年半年度銷冠的成績單,按這進度,說不定能打破前兩年的銷售紀錄。消息一出,評論區瞬間熱鬧起來,有人點贊她的能力,也有人拋出各種猜想,這事兒咋就引發這么多討論呢?
先說說這位銷冠的履歷。牟倩文(大家習慣叫她Molly)可不是第一次拿銷冠了,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她一年能賣出170臺保時捷,這數字放汽車銷售圈里,妥妥的“狠角色”。今年前五個月,她光是訂單就拿下80多臺,4月20臺、5月18臺,6月又開票交車19臺,這業績跟開了掛似的。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這成績背后藏著不少故事。
早年間,她剛火的時候,就有人質疑“一年170臺咋做到的”,甚至傳出些不好聽的話。Molly也沒含糊,專門拍視頻解釋:“客戶里六七成是女性,我從沒有私下跟客戶吃飯的行為。”這話既是說給質疑的人聽,也是給自己正名。可樹大招風,今年2月25號晚上,她突然在微博發文,說自己的照片被人盜用,惡意剪輯成不雅視頻傳到外網去了。當時有個客戶給她發信息:“Molly姐,你被人造黃謠了。”她回復說2023年也遇到過類似情況,但這次不一樣,視頻瀏覽量可能達到900多萬。當天她就去報了警,還曬出立案告知書,可到現在追查進展也沒個明確答復。后來她在采訪里提到,那段時間怎么解釋都沒用,甚至有人打電話說些出格的話,換作一般人,估計早崩潰了。
但Molly沒被打垮,她聊起做自媒體的經歷時挺實在:“其實沒覺得自己多厲害,就是做得早,讓大家認識了我。”現在每個月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銷售額來自線上,這路子算是被她走明白了。可業績越好,議論越多,評論區的觀點簡直像“辯論賽”——
有人覺得“成年人講利益”,買保時捷的客戶多半不是圖幾次洗車保養,要么是沖著她能拿到更低折扣,要么是想通過她進入某個圈子。就像有個賣高檔自行車的網友說的:“這東西有時候就是個交友門票,買啥不重要,進圈子才關鍵。”這話底下好多人點贊,看來不少人覺得“資源”比產品本身更重要。
也有人替她抱不平,覺得質疑聲里帶著偏見。有位干過銷售的網友說得特別實在:“沒做過銷售的人不懂,銷冠得拼情商、智商、專業度,每天復盤到半夜,客戶不睡我不睡,嗓子啞了打點滴還在跟單,真誠和信任感才是關鍵。”可馬上有人反駁:“說得好聽,本質不就是忽悠嗎?”兩邊觀點針尖對麥芒,吵得不可開交。
還有人把焦點放在性別上,有人說“長得漂亮就是優勢,同樣的話從美女嘴里說出來,客戶更樂意聽”,但立刻有人回懟:“男銷冠咋沒人這么說?國外有個賣保險的男銷冠破了世界紀錄,難道是靠陪睡?”更有人拿她被造黃謠的事說事兒:“被造謠還能這么淡定,內心得多強大,連續拿銷冠,這不是能力是啥?”
那么,牟倩文憑啥能夠連續成為銷冠呢?
一位在4S店干過的網友似乎曝出了牟倩文的銷售秘訣,這位網友稱:“銷冠在議價上權限更大,普通銷售只能優惠2 - 2.2個點,銷冠能做到2.4甚至2.5個點,客戶當然愿意找她買。”
聽了這位網友的話,也許是真的點中了關鍵,畢竟買保時捷的人再有錢,能省點也是好事兒,何況背后可能還有資源對接的隱性價值。
看著這些評論,突然覺得挺有意思。一個銷冠的成績單,咋就成了社會觀察的窗口?有人看到了利益交換,有人強調能力至上,有人糾結性別優勢,還有人替她扛住網絡暴力叫屈。但說到底,牟倩文連續拿銷冠是事實,被造黃謠后沒退縮也是事實,至于她到底靠什么打動客戶,可能不同人心里有不同答案。
不過有一點挺清楚的:在豪車銷售這個圈子里,業績從來不是單靠“運氣”能堆起來的。無論是議價權限、客戶資源,還是應對質疑的心理素質,都是實打實的“硬通貨”。而網絡上的爭議,其實也反映了大家對“成功”的不同理解——有人覺得必須靠規則之外的東西,有人相信腳踏實地的努力。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許只有真正跟她打過交道的客戶才清楚。但至少從她面對風波的態度來看,能在高壓下連續交出漂亮成績單的人,肯定不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