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三角地區汽車銷售行業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上海市汽車銷售行業協會、江蘇省工商聯汽車銷售商會、浙江省汽車流通協會和安徽省汽車經銷商商會罕見聯手,共同發布《關于敦請主機廠改善長三角地區汽車經銷商經營困境的函》,直指部分汽車主機廠(整車制造企業)強制經銷商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新車,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一聯名行動不僅揭示了汽車銷售行業深層次的矛盾,也為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敲響了警鐘。
這一聯合行動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基于四協會對轄區內數百家汽車經銷商經營狀況的深度調研。調研結果顯示,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其汽車經銷企業卻普遍面臨庫存高企、市場競爭失序、企業資金鏈斷裂風險加劇等嚴峻挑戰。尤其令人震驚的是,部分主機廠通過高壓政策轉移市場風險,迫使經銷商承擔虧損,這種行為已經觸碰了法律紅線。
四協會在聯名函中明確指出,主機廠的這些行為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1條關于“低于成本價銷售”的禁止條款。法律專家分析認為,如果查證屬實,涉事主機廠可能面臨巨額罰款甚至刑事責任。這一指控將長期以來主機廠與經銷商之間的隱性矛盾公開化,把行業“潛規則”擺上了臺面。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汽車經銷商首次集體發聲。近年來,隨著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經銷商經營壓力與日俱增,各地經銷商組織多次呼吁主機廠調整政策。但像此次長三角四協會這樣明確指控主機廠涉嫌違法,并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的聯合行動尚屬首次,顯示了經銷商群體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境地。
長三角地區汽車銷量約占全國三分之一,這一區域的動蕩將“牽一發而動全身”,對全國汽車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四協會此次聯手,不僅是為了維護經銷商合法權益,更是為了挽救整個汽車銷售行業的生態健康,避免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汽車經銷商群體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經營寒冬,面臨著來自市場、主機廠和金融機構的多重壓力。四協會的調研報告詳細揭示了長三角地區經銷商令人擔憂的生存狀況,庫存積壓、資金鏈緊張、銷量下滑和成本高企等問題相互交織,形成了惡性循環,將許多經銷商推向了破產邊緣。
庫存壓力已成為壓在經銷商身上的第一座大山。調研數據顯示,不同品牌經銷商的庫存系數普遍遠超行業健康水平(通常認為庫存系數1.5為警戒線)。其中,豪華品牌多數超過1.8,個別品牌甚至高達2.7;國產品牌情況更為嚴峻,多數超過2.0,個別品牌竟達到驚人的4.0;一位不愿具名的經銷商哀嘆:“我們成了主機廠的替罪羊,賣車虧本,不賣車倒閉,這簡直是死循環!”
與高庫存相伴而生的是日益加劇的現金流危機。今年6月起,長三角地區銀行業陸續暫停汽車貸款業務,這一突發情況導致大量按揭客戶無法正常提車,訂單流失嚴重。更雪上加霜的是,銀行返利政策突然收緊,部分降幅高達11%,“高息高返”模式的終止使車價倒掛現象進一步加劇,經銷商被迫承擔巨額虧損。資金鏈緊繃已成為經銷商最致命的威脅,許多企業依靠借貸維持運營,一旦現金流斷裂,將面臨破產清算的風險。
市場端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經銷商普遍遭遇銷量斷崖式下滑。由于各地區補貼政策存在差異,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到店客戶量銳減,成交率同比下降超過30%。
與此同時,經銷商的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場地租金占比超過行業警戒線,人力成本、營銷成本持續攀升。而主機廠單方面制定的捆綁式返利考核政策越來越嚴苛,返利政策模糊不清,進一步加劇了經銷商的經營壓力。經銷商陷入兩難境地:為達成銷量目標獲取返利,不得不虧本銷售;若不達標,則失去全部激勵,同樣面臨生存危機。
此次長三角四協會聯名指控的核心,在于明確指出部分主機廠“變相強制經銷商按照其定價規則,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新車”的行為已經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這一嚴厲指控將長期以來行業內的潛規則公開化,并上升到法律層面,引發了業界對汽車銷售商業模式的深刻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