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畫作】齊白石 杏花芳菲 鏡心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鏡心
【尺寸】136×33.5cm
【題識】三百石印富翁制此。
【鈐印】木人、白石翁。
【出版】《齊白石作品選集》,圖編81,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年版。
相較于齊白石其他繪畫題材,杏花是數量較少的一種,但是杏花對畫家卻有非凡的意義,一則由于杏花使他名揚海外,備受日人關注,他曾寫道“陳師曾壬戌春往日本,代余賣杏花等畫,每幅百金”,比齊氏在國內的潤金高出許多;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杏花為白石老人鄉思的寄托,他出生的星塘老屋,就坐落于杏子塢之畔,杏子塢又名杏花村,遠近大片杏林,綿延數里,初春花開,燦若朝霞。他曾題畫曰“星塘老屋在杏子塢之南”,并自署“杏子塢老民”,齊氏也有詩曰“星塘一帶杏花風,黃犢出欄西復東”,可見齊白石對杏花記憶之深刻、情感之濃厚。
在齊白石的杏花作品中,枝干追求木雕般的硬朗風格,造型生動。本幅《杏花芳菲》取豎幅構圖,枝干自下而上垂下,單有一枝又折返向上;畫面背景則為一老干,蒼虬如龍,枝杈及樹干皆施以篆書書法,蒼勁古拙且富有行筆變化,線條互有穿插,整體走勢并非直上直下,而是呈弧型,在穩定畫面之余,更有延伸、引導視線的作用。綠色的葉片自枝上生發,物象概括凝練。繁密的杏花以洋紅繪就,復以墨點蕊。
白石老人常在作品中有意以濃淡色的變化來表現花朵的嬌艷,本幅中他使用濃重的洋紅畫花,意在最大限度地展現花卉之精神。右側一炷香式的題字封住空間,使得構圖益加圓滿完整。
齊白石用色主張艷而不妖、艷中求雅,尤其喜愛使用洋紅色來表現明艷。洋紅是西方引進的顏色,濃艷明亮,較朱砂更勝一籌。他自己也說過,“外邦顏色有西洋紅,其色奪胭脂,余最寶之。”更在潤例中特別規定此種紅色,“重用10元,少用5元”。此幅《杏花芳菲》品相完美,洋紅濃烈艷麗,富有厚度,輔以齊白石之老筆紛披,生機勃勃,極見精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