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華僑報》記者 路楊
由日中民間友好交流振興協會和日中交流論壇(北京)共同主辦的 “古都遺韻”彭世強書畫展于七月一日在東京開幕。
彭世強先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出版社美術篇審查、北京古都韻書畫院院長、中國長城書畫院副院長。他出生于1942年,六十年代初在中央美術學院系統學習繪畫專業知識。此后,他一直致力于美術事業,至今已有60多年的藝術生涯。 他的作品種類豐富,涵蓋油畫、版畫、水彩畫等多個領域,近四十年來專注于中國彩墨畫的研究,作品題材廣泛,包括中國的萬里長城,傳統建筑、園林、寺廟和北京四合院。并且,有多件作品被海內外機構和收藏家收藏。彭先生的繪畫風格獨具一格,他采用寫實手法,真實地再現了現實存在的景物。
他精細地描繪山川、水流和建筑,將美麗的景色原原本本地呈現在畫面上。他對美學的深刻理解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情捕捉,使他能夠超越傳統進行表達。特別是他巧妙地將中國水墨畫的傳統墨色與西方色彩技法相結合的獨特表現方式,讓他的作品栩栩如生。例如,他筆下的萬里長城極具震撼力,仿佛就在眼前展開,讓觀者產生想要親自攀登的沖動。從他描繪的胡同(傳統的街巷)、四合院和傳統民居的作品中,既能感受到親切感,又能領略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 他用中國畫技法創作的《伏爾加河頌》被中國國家領導人贈送給了俄羅斯國立博物館。同樣以中國畫技法創作的《巴黎圣母院》是他成功表現西方題材的代表作之一。 此外,他那宏偉的長城系列作品在中國海外使館展出并被永久收藏。油畫《盛世》被鄂爾多斯博物館收藏,而《魯迅故居》則被北京市西城區政府收藏。
日中民間友好交流振興協會會長周防戀子在致辭中,熱烈歡迎嘉賓并感謝各方支持,隆重宣布北京畫家彭世強“古都遺韻”書畫展在東京開幕。她特別致謝中日交流論壇張可喜會長,雖退休且身體抱恙,仍全力推動促成此次展覽。
彭世強作為深耕書畫藝術60余年的中國文聯知名畫家,其作品傳承傳統又融合現代審美,盡顯中國書畫魅力。周防戀子表示,中日兩國隔海相望,藝術是重要溝通紐帶,此次畫展既是藝術盛宴,更是跨國文化對話,希望借此助力日本民眾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推動兩國藝術交流互鑒。協會未來將持續深化兩國在文化、藝術與經濟領域交流,筑牢民間友好橋梁,預祝畫展圓滿成功。
中日交流論壇張可喜會長致辭指出,伴隨中日政府關系逐步回暖,兩國民間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彭世強書畫展正是當下蓬勃交流的生動寫照。
此次書畫展背后,彭世強夫人鄭旭曄女士功不可沒。作為內畫鼻煙壺藝術代表性傳承人、“民間工藝美術家”與知名知日派人士,鄭旭曄多次訪日,去年還亮相“中日文化節”現場展示內畫技藝。將丈夫作品推介給日本友人的夙愿,終于在此次展覽中達成。
張可喜特別感謝日中民間友好交流振興協會會長周防戀子,從策劃方案、場地選址到宣傳推廣、展品遴選,周防會長全程親力操辦,確保展覽順利落地。
彭世強深耕畫壇數十載,獨創“寫實”藝術風格,摒棄相機輔助,以紙筆勾勒出照片級細膩畫面。區別于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繪蝦等聚焦動物題材的前輩,他的創作多以村落、民居、萬里長城等為主題,形成鮮明的個人藝術標識。
接下來是嘉賓代表發言。首先發言的是埼玉縣坂戶市議員中村絋史,他希望日中可以通過這樣的民間文化交流,促進日中友好,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日中友好得以持續穩定地發展。
彭世強夫人鄭旭曄代表畫家致辭,熱情歡迎各位來賓觀展。此次展覽共展出彭世強先生10幅書法作品與46幅繪畫作品。書法作品選取民間古訓、中式建筑陳設經典對聯為內容,字里行間盡顯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繪畫作品則聚焦中國傳統建筑,巍峨的長城、規整的四合院,還有北京門頭溝川底下村的古堡民居,都是畫作的主角。
彭世強是位扎根生活、充滿激情的畫家。每一幅作品都源于實地采風。無論是雄偉的長城,還是布局嚴謹的四合院,甚至遠郊川底下村的一磚一瓦,他都經過細致觀察、現場寫生,才動筆創作。他的作品再現的是真實存在的景物,給觀賞者以身臨其境的感受。
最后,她衷心希望大家在觀展過程中,收獲美的享受,也因藝術的魅力,對生活愛得更深。
日本知名美術家、建筑師兼設計師梶岡亨在致辭時提到,彭世強的繪畫作品特別有內涵。畫里有社會、哲學還有歷史這些大主題,描繪的風景充滿詩意,帶著抒情的感覺,不只是簡單地畫看到的東西,讓人能感受到中國水墨畫里那種現代藝術的味道。
再說說彭先生的書法作品,把傳統漢字的樣子打散了,線條又拉又縮、分解再融合,這樣一來,這些字就有了全新的含義。
總的來說,彭世強畫里那些帶著詩意的山水,還有蘊含的社會、哲學、歷史主題,早就超出了寫實的范疇,滿滿都是中國水墨畫的現代風格。
中國著名旅日書法家、篆刻家晉鷗致辭。他現任西泠印社理事、日本華人文聯主席等重要職務,多年來始終活躍在中日文化交流一線,全力推廣書法篆刻藝術。
晉鷗在致辭時,特別感慨彭世強六十載如一日對藝術的追求與堅守。他提到,藝術是心靈的寫照。就像彭世強夫人鄭旭曄剛才發言時所說的那樣,彭老師的書法帶著魏碑風骨,內容激昂振奮,字里行間盡顯中國傳統文化與語言精髓,一筆一劃都透著大氣磅礴。展廳里,無論是古跡、名人故居,還是雄偉長城、尋常北京民居,這些畫作不僅讓中國人倍感親切,也讓日本觀眾直觀領略到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這份文化交流的成果著實令人欣喜。
日本舞蹈家若柳萌在致辭中,手持日本舞扇深情說道:“我曾帶領日本舞者與中國朋友共習日本舞藝,在舞步流轉間,大家逐漸親如一家。日本與中國,恰似這扇骨與扇面,彼此依存、不可分割。日本舞不僅是藝術表現,更成為傳遞真誠與善意的橋梁,讓兩國人民得以心與心交融。愿這份以舞為媒的情誼,帶著日本舞的美好寓意,助力大家得償所愿,生活愈發幸福美滿?!?/p>
致辭結束,是開幕式的剪彩儀式。
開幕式結束,大家自由欣賞彭先生書畫。彭世強夫人鄭旭曄介紹著這幅《徐悲鴻故居》的創作逸話。彭先生12歲時第一次來到徐悲鴻故居就留下很深的印象。1999年,徐悲鴻的嫡孫徐小陽提供了一張住宅的照片,但照片因為年久,已經很破舊了,而且是冬天,沒有這些花樹。這幅作品的花草樹木都是繪畫時添加上去的。這添加的三棵花樹全部是丁香花,因為北京的四合院里一般都種植丁香花。
日本美術評論家宮田徹也先生認真觀摩了展廳中彭世強的每一幅作品后表示:中國水墨畫的傳統創作多注重筆墨韻味,而彭世強的作品別具一格,他巧妙地將光影元素融入其中,觀者甚至能從中捕捉到季節更迭的氣息。此外,他大膽汲取西畫中對色彩與色調的處理技法,以契合畫面意境的鮮明色調,不僅豐富了山水畫的視覺層次,更賦予作品時代精神與現代意識。這些畫作仿佛具有生命力,能讓人身臨其境,感知到畫面中的空氣流動與獨特韻味。
彭夫人和梶岡亨和宮田徹也合影
彭世強的書法作品多選取民間古訓、中式建筑陳設經典對聯為內容。
彭世強的長城系列,每一幅作品都凝聚了他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藝術視角。在這些作品中,我們能看到他對歷史的敬仰和對民族精神的表達。
彭世強的民居系列,通過對傳統民居的描繪,展現了他對民間文化的尊重和對建筑藝術的獨到見解。
彭世強的藝術世界豐富多元,他不僅在各種畫種中游刃有余,而且能夠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合各種藝術元素,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藝術實踐和理論思考,使他在藝術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證明了他在藝術道路上的扎實功底和深刻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